话说川江 远去的汽笛声,旧时的小火轮和机动船 楼主: 陶灵很早以前,川江上白帆点点,拉纤号子声在江岸久久回荡,偶尔有一艘轮船开过,甲板上立着一只醒目的细长烟囱,加大马力时浓烟滚滚,它的动力来自蒸汽机,要用锅炉燃烧大量的煤炭;轮船船体比较小,大多只有一层船舱,稍微想多装一点客货要另外绑拖一只驳船,当时俗称“小火轮”,更早的时候叫“汽船”。一百多前年,英国商人立德在川江上驾驶的第一艘轮船“利川”号,就是一艘木壳的小火轮。为有足够的燃煤走完全程,他用利川号轮拖了一只木驳船随行,驳船上装满优质的煤备用,这些煤从日本进口,发热量大,船速快。川江航道激流滩险,必须大马力航行,结果在半道上就把备用煤用完了,利川号轮改用川江当地燃煤,船速一下子慢了很多。 民国时期,民生公司的小火轮为了多装客货,在途中码头上建了临时煤场补充燃煤,启程时就少装备用煤。 ▲民国时期的小火轮 年2月的一天,一艘小火轮从重庆返程江津,航行中突然机器失灵,轮机手当即进行抢修,忙乱中不慎将机油倾倒在了舱面上,四处乱流,很快流到锅炉边,被掉下的炭灰引燃,船上没有灭火器材,扑救方法也不得当,眼睁睁地看着这艘小火轮被烧毁,船家损失惨重,没多久便破产了。那个时候川江上的轮船公司资本薄弱,大多数只有一两艘小火轮,承受不起这种损失。 后来川江上打造的铁壳小火轮船体增大了一两倍,有两三层船舱,甲板上有时立着两只烟囱,算是真正的轮船了,但动力还是烧煤炭的蒸汽锅炉,川江上仍惯称小火轮。 ▲民国时期的小火轮 小火轮的蒸汽锅炉也烧木炭,成本比煤炭低。上世纪40年代,重庆城一家轮渡公司节约成本,全部小火轮渡船烧木炭,因没有煤炭容易燃烧,机舱又狭窄,轮机手时常煤气中毒。小火轮的锅炉设在最底层船舱,燃煤从最上层甲板上一个水桶粗的孔道滑下来,舱里没有窗,不透光,通风性也非常不好,灰尘直往鼻孔和嘴巴里钻,酷暑天的高温更是难熬,锅炉生火工常年孤独地困在锅炉房,烈酒是唯一的陪伴,他们往往病痛缠身,岁数不大就夭亡了。 ▲民国时期的小火轮 小时候我家在云阳县城边一个叫小河口的地方,是支流汤溪河汇入川江的河口,周围住了很多年老的木船桡胡子和轮船船员,邻居有个早年在小火轮上当生火工的爷爷,算活得年长的了,我记得超过了60岁,但终年咳咳吐吐地躺在床上。听大人讲,有一年,行驶中的小火轮在巫峡里突然遇险沉没,所有船员没来得及逃生,喂了鱼虾,唯有这位生火工爷爷一个人逃了出来。他从那个滑煤的孔道钻出来的,浮出水面后得救了。但从此他离开轮船上了岸。 年的冬天,一个没穿棉袄又衣着单薄的云阳籍青年学生兵,在重庆登上民生公司一艘出川小火轮。途中他靠不停地运动来缓解寒冷,无意之中发现了一个好地方——顶层甲板上的锅炉烟囱,虽然浓烟滚滚,还不时飘落下一些煤粉尘,但它周围十分暖和。以后的几天里,不管白天夜晚,都一直蹲守在烟囱旁出了川。小火轮经过云阳时,他心想这一走什么时候能回来?但同时又自我安慰:既然可以出去,当然也能回来。 学生兵是我幺爷爷,后来去了台湾,可回来的时间用得太长了。41年后,幺爷爷坐着有几层楼高的江渝号客轮回家,我去码头接他,望着没有浓烟的江渝轮烟囱讲了这个经历,说: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鼻孔流的都是黑鼻涕。 20世纪40年代,川江上开始有了一种内燃机的轮船,用柴油或汽油作燃料,不再烧煤炭或木炭,都是从下江上海一带开进川江的,它的名字叫“机动船”。 川江上一些航运社也跟着试制机动船,没有船用内燃机,便利用报废汽车上的发动机,直接安在木船上,再在后拗(船尾向上翘起部分)上穿个洞,装上螺旋桨就成了机动船。可发动机牙箱(变速箱)还是汽车上的,轮机手只能由汽车驾驶员担任。 年,重庆市自制了第一批10艘轮渡船,船壳为木质,在白沙沱组织水木匠建造,所用柴油发动机全是报废公交汽车上的。那些汽车发动机全是进口货,有大道奇、大依伐、雪佛兰等著名品牌。再后来川江上普及了内燃机机动船,船壳为钢质,有两三层甲板,能装两三百人,直到20世纪末,一直是沿岸城镇之间短途航线的主打船,停靠码头和站点多,成为川江人主要的出行交通工具。 ▲上世纪50年代初 重庆城的木质蒸汽机渡轮号 20世纪80年代涌现出很多“文学青年”,我是其中一个。一个在乡村小学教书的文友,有学期的星期六下午没课,每次走十多里山路后到江边,坐路过的机动船回县城,有时连家门都不进,直奔我来。我们一边摆文学和女人的龙门阵,一边喝廉价的老白干,困了,经常不洗脚就挤在单人床上睡了。 ▲年重庆城投入使用的匹马力渡轮号 (选自《重庆内河航运》) ▲年重庆城的钢质内燃机渡轮号 (选自《重庆公用事业志》) 第二天早晨5点,文友又坐着机动船回学校去。文友后来调回县城做了公务员,但每周星期六的傍晚,要去码头接机动船。旅客一个紧挨一个从船舱走出,暮色下都是大包小包的肩背手提,又那么远,文友一眼都会认出那个清秀的女孩——原来在学校时耍的女友。 偶尔两三次,趸船跳板上一个人影都没有了,也没见到那个清秀的熟悉身影,文友不死心,一直等到打扫完船舱的服务员都下了船,才一个人没精打采地往回走。 ▲年重庆城投入使用的渡轮号 川江上时不时还可以看到建造精良的机动船行驶,用于顺江渡、轮渡和清漂等工作船,但码头上没有了文友的身影,因为我们都已青春不在。 涯友热议萌萌花开只为等你好有感触,因为我现在就是一名航行于川江河中的船员。 巴山牛_渝在上世纪60年代初,公私合营的民生公司,还有一条叫"民意"的小客船在跑。记得59年到奉节,我家就是乘的这条船,模样有点儿像图三。 大约在61年前后,这条船在奉节下完客后,不知为啥开到对岸的李家坝掉头,翻了。 我当年不到十岁,随父的下放单位住在奉节中学附近,亲眼目睹吓坏了,死没死人至今晓不得。 亲爱的涯友们 你还记得川江上的那些老轮船吗? 点击文章右下角 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o(﹏)o 最新热文?全程直播生孩子,痛到灵魂出窍! ?一份来自各行各业的年终报告,请查收! ?情感求助!男友说家里经济困难,结不起婚 我们更懂重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