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2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7月19日,奉节县草堂镇竹坪村全貌。

因病致贫是最重要的贫困成因之一。在广袤偏远的农村地区,村民或因为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或因为用煤烧柴带来的烟熏火燎、或因为水源水质问题,常常陷入“越穷越生病、越生病越穷”的怪圈,“小病拖、大病扛、病危等着见阎王”等俗语,生动地道出了病痛给贫困群众带来的折磨。

近年来,为了让老百姓看得起病,党委政府努力找准“病根”开对“药方”靶向“治疗”及时“用药”,用“真金白银”不断补齐这一“短板”,甚至连城里人都感到新鲜的“远程医疗”也被引入了农村,让偏远地区的老百姓足不出村便能接受名医的诊疗。

这一新鲜事物在农村地区的接受度怎样?运行过程中给老百姓带来了哪些便利?还存在哪些问题?本报“跟着党报去扶贫——重庆日报新闻扶贫大型公益活动”第六站选定奉节县草堂镇竹坪村——全市第一个试水远程医疗的贫困村,详解上述问题。

7月19日,奉节县草堂镇竹坪村,医院宣传广告旁。

7月19日,奉节县草堂镇竹坪村,“看病不跑北上广,医院来帮忙”的标语格外醒目。村卫生室里,几位老人围坐在一台电视机前,与县人民医院医院的全科医生匡晋军连线,接受远程治疗。

为村民带来便捷的这套系统,是奉节县政府和阿里巴巴集团阿里健康共同建设的互联网分级诊疗试点平台,也是全市首个下沉到村医的互联网分级诊疗试点项目。

贫困村试水远程医疗

“户建卡贫困户中,因病致贫的就有73户,占了近一半。”竹坪村委会主任梁启付告诉记者,“这是有历史原因的。”

多年前,竹坪村有大大小小6个煤矿,年产煤炭15万吨。得益于此,村里经济一度红火。

“全村大概有人在煤矿打工,月薪可拿到三四千元,在井下工作的,则有五六千元。”梁启付说,挖煤工人每个月还能以出厂价购得斤原煤,这也是一大福利。

7月19日,奉节县草堂镇竹坪村卫生室,村民通过网络远程看病。

但采煤带来的问题也不少。首当其冲的是,村民得矽肺病的几率特别高,尤其是采煤工人,几乎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矽肺病。另一方面,采煤导致采空区较多,村里普遍缺水,其中有4个社尤其严重,种啥都不行。

此外,村里的交通条件也不太便利,尽管村委会距离县城只有一个小时车程,但由于郑万铁路施工,道路改道,扬尘较大,影响了村民出行。加之村民住得分散,最偏远的社离村委会有近10公里路,一旦有个什么急性病症,很容易酿成悲剧。

梁启付的儿子小时候发高烧,因交通原因未得到及时治疗,硬是烧成了肺炎,医院住了半月有余才缓解,足足花了一万多元;五社村民彭征美在家里突发脑溢血,因交通不便,如今已是半瘫在床;村民岳福梅在家里生小孩难产,正赶上大雨,送医院不及时,人没保得住……

如此这般的例子还有不少。梁启付坦言,尽管当前有很多到人到户的扶贫政策,其中仅医疗方面就有大病、小额、补充等多种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偏远山村的特殊情况,医院好医生离老百姓还是很远的现实。

为此,奉节县和阿里健康达成协议,共同建设互联网分级诊疗试点平台。考虑到竹坪村的实际情况,该县将竹坪村作为第一个互联网分级诊疗试点平台试点村。就这样,竹坪村成为了全市首个建成医院的贫困村。

让村民少跑腿数据多跑路

此后,村民到村卫生室看病时,村医李大全便会向他们介绍“远程医疗”:“医院看病一样,医生就在电视里给你们治病……”

对于这个新鲜玩意儿,村民大多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陈英秀一听便没好气地说:“看也看不清,把脉也把不到,这样看病哪能看得准?”63岁的村民张佑香也嚷道:“我们这些老太婆,对这个完全不懂,不晓得啷个操作……”

话虽如此,还是有村民尝了鲜。去年11月17日,村民董万玉肚子痛得遭不住,来到村卫生室让李大全给她诊断。李大全听明来意后,就帮她在网上挂了号,医院的医生远程诊疗,“右上腹痛,全身麻木,口干。”医生建医院进行彩超、胃镜等检查。

一旁候诊的村民郑达乾目睹了这一切,非常高兴。今年76岁的郑达乾左腋下长了一个动脉管血瘤,由于不能切除,医院检查,以控制病情发展。“村子离县城有1个多小时车程,很不方便,有了这个东西就好办了!”

7月19日,奉节县草堂镇竹坪村,医生入户为村民检查身体。

记者了解到,奉节“医院”的运行模式是:村医负责处理村民大多数常见疾病,如果遇到应对不了的棘手症状,医院发起远程医疗咨询以获得帮助,进而向患者建议在当地服医院接受必要医学检查;医院判断患者病情复杂,还可医院专家会诊,如有必要,则医院。患者痊愈后,医院发起向下转诊,使得患者可以回到县和村里康复治疗。

这样的模式,让村民少跑腿,数据多跑路,从而实现村民“小病不出村,大病县里看,重症连省院”的目标。

村民肖发成是受益者。去年8月,老肖医院接受了手术,此后每月都要乘坐7个小时医院排长队复诊一次。而今,在村里由村医通过互联网,老肖就可以医院医生,接受复诊,省时省力又省钱。

资料显示,竹坪村“远程医疗”自去年11月运行以来,惠及不少贫困群众,基本实现了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的目标。

医院和医生的积极性

尽管运行情况看似不错,但随着远程医疗进入常态化,医院和医生积极性不够这一问题,却日渐暴露出来。

记者在远程医疗数据库里看到,承接远程医疗的医生寥寥可数,翻来覆去就是那几个名字,且以年轻医生为主,许多主任医师、专家及名医并没有进入到这一平台中来。

医院为例,该院数量庞大的医生中,仅有4名年轻医生进入了数据库,且多为年轻医生。

“不是说年轻医生不好,但医生是个讲究经验的职业,有经验的医生见多识广,对病情或许看得更透彻。”奉节县卫计委相关人士坦言,“究其原因,一是因为专家们的诊疗、教学任务本就十分繁重,忙不过来;二是因为远程医疗没有什么收入,积极性不太高。”

据了解,在医院看病,一般诊疗费为9元,其中医保报销8元,患者自费1元。而远程医疗挂号费仅需要一分钱,又暂时没有开通远程开药的功能,基本上处于全免费状态,难以调动医生们的积极性。

记者发现,截至目前,为奉节县偏远山村提医院,医院、医院为主,医院承接了这一服务,医院最近因客观原因,也暂停了这项业务——这意味着,在整个重庆地医院承接竹坪村乃至整个奉节县的远程医疗服务,尽管武汉、医院在线,但前文所述的转诊业务的效果无疑大打折扣。

和远程医疗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该县另外一个名为“远程心电图”的项目,医院形成了一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医院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自去年3月以来便完成了网络心电检查人次,效果比远程医疗来得突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奉节县卫计委也想过一些法子。比如,把远程医疗的年轻医生和专家医生拖入同一个







































中医白癜风
白癜风初期的治疗方法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