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千年历史,可以说是北方游牧文明与中原农耕文明千年博弈史。在这条历史长河中,他们对立共生,此消彼长,并相互融合。 “茶”与“奶”,在饮食层面很好地代表了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喜好与特征,而发源于中国的奶茶,则见证了这个国家版图扩张变迁、民族交流融合的宏伟历史。 茶叶的饮用,相传由神农氏发明,当时的茶被当成一种草药,虽然有关种茶的史料记载出现在两千年前的西汉,但茶药同源的传说却是可信的。 四川雅州,两千年前西汉甘露年间的某一天,阳光照在了雨雾蒙沫的蒙顶山上,透过云层拥有了自己的形状。 阳光透过云雾 在蒙顶山上形成了丁达尔现象 一位道人上山寻得草药和野生茶树叶,熬成汤为母治病,见茶树叶有此功效,便踏遍蒙山,先后找到七株野生茶树,亲手植于蒙顶五峰莲花座心。这位道人就是吴理真,世界种茶始祖。 蒙顶山雨量充沛,终年云遮雾绕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茶叶内含物质极为丰富 宋代王象之《舆地纪胜》:“西汉时,有僧自岭表来,以茶实植蒙山。”《四川通志》卷四十记:“汉时名山县西十五里的蒙山甘露寺祖师吴理真,修活民之行,种茶蒙顶”…… 雅安名山区吴理真石像 农耕文明对一切地里长出来的东西都带着天然的好感,可以吃的,被我们变成了谷物、蔬菜和水果,不能吃的,则用复杂的炮制工序,变成中草药。 渐渐地,人们发现带有苦味的茶鲜叶不仅能治病,还能让人兴奋和愉悦,是不可多得的好物,茶树种植由此兴起。同一时期,王褒的《僮约》出现了“武阳买荼”和“烹荼尽具”的表述,这里的“荼”指的就是茶。 王褒《僮约》篇章 到了三国时期,张揖在《广雅》中详尽描述了鲜叶紧压成饼的制茶方式:干燥紧压,为的是运输和保存,这说明到了汉末,茶叶已经传播到了不适宜种植茶树的地区。来自西南山区的茶树,随着中原王朝的扩张快速传播。 与此同时,这样珍贵无比的“民间仙方”也被朝臣送到了帝王身边。 唐朝及其之前,人们喝茶善用煎茶之道,常配以佐料,包括盐、花椒、姜、葱和陈皮。很显然,当时的中国人还没有欣赏茶香茶味的能力。 《宫乐图》 描绘了一次唐代后宫茶宴的场面 而用茶叶煮一锅咸汤,看似黑暗料理,但却在无形中,奠定了千年后奶茶的风格与走向。 与茶叶的传播同步,奶,也不停地经由游牧民族扩张的步伐南下,冲击着中原的饮食文化。 这种获取成本不高、营养丰富、饱腹感强、口感香浓顺滑的奶制品,出现在获取肉类蛋白难度较高的古代农耕文明面前,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打好的酥油 在东汉分崩离析的多年后,隋唐的统一,开创了中华文明新的强大时代,也给了奶与茶新的融合理由。 李唐王朝,茶逐渐成为一种艺术,流行于王公贵族之中。涉山水,越险峰,到达蒙顶山上,背上进贡的紧压茶“龙团凤饼”,朝廷御马即将回程,“奶茶”的故事也由此开始。 蒙顶山上龙墙浮雕 是对“蒙山茶进贡”的刻画 唐贞观时期,汉藏关系十分紧张,为了平定吐蕃的骚乱,贞观十五年,唐太宗决定与吐蕃和亲,让文成公主远嫁松赞干布,而带去的嫁妆中,就有来自蒙顶山的贡茶“龙团凤饼”,从客观上加速了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和西北游牧文明的融合。 相传文成公主入藏以后,似是不习惯奶制品的腥腻,这时公主想起自己从家乡带来的蒙顶山“龙团凤饼”,发现陈放之后的茶团煎后更加红浓陈醇,被松赞干布称为“大相蕃茶”(后来的大相藏茶)。 1年前的大相蕃茶 如今的大相藏茶 又在偶然间将茶团与吐蕃的奶制品一同煎煮,品饮之后发现这“奶茶”风味独特,香气四溢,既解腻又驱寒。 文成公主入藏推动了巨大的文化交流,大唐皇室的“龙团凤饼”与游牧民族的奶完美融合,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奶茶。 有一种温暖 是高原上一碗香醇的酥油茶 后来高原上的人们发现内地产的茶叶,能够有效缓解藏区肉食为主引起的肠胃不适,同样也是维生素的重要来源,所以大受藏区贵族的欢迎,并纷纷效仿创新,往奶茶中加入酥油、花椒等配料,于是达成了新成就:酥油茶。 这些原本不产茶的地方,凝固了大唐盛世的赫赫武功。 酥油茶 藏汉民族融合下的美味 藏汉文化不断融合,一百多年后的唐德宗时期,李繁在《邺侯祖传》中记载:“皇孙奉节王煎加酥椒之类,求泌作诗,泌日:旋沫翻成碧玉池,添酥散作琉璃眼。” 酥,就是奶中的乳脂,极高的热量也符合藏区百姓应对寒冷环境的需求,椒,就是花椒,奶茶混合搅拌后出现的奶泡,则被诗人比喻为“琉璃眼”。可见奶与茶混合的饮品,已成为中唐时期长安城内的风尚。 打酥油 再后来,酥油茶这种滋味浓、热量高、能提神的饮品,成了藏区千百年来最重要的饮食文化图腾,也是世界奶茶谱系中最独特的一支。 中晚唐时期,茶圣陆羽的《茶经》横空出世,一改前代加料煎煮的制茶工艺,“清饮”成了茶主流的饮用方式,茶清静雅和的气质受到文人推崇,饮茶文化蔚然成风。 宋代刘松年《撵茶图》 蒸青、炙烤、碾末、煎煮的“清饮” 奶茶文化,在这种社会氛围下,逐渐走向没落。 但奶茶本身,并没有因此而消亡。相反,它顽强地翻过喜马拉雅山脉、越过了帕米尔高原,向着更广、更大的世界传播。 阿拉伯人将蔗糖加入中国咸奶茶中,一改之前的味道,将奶茶的味道就此定下,并在随后的千年中难舍难离。 甘蔗 此外,在公元8世纪末,吐蕃攻灭当时印度诸邦中最强大的摩揭陀国,酥油茶也随之进入南亚次大陆。数十年后,吐蕃入侵者退去,奶茶却深深扎根在了这里。 唐代地图 再后来,荷兰人从中国引进茶树种植在印度的阿萨姆和大吉岭,并运回欧洲,和加勒比的蔗糖、本国丰富的奶资源一起,构筑了欧洲奶茶的航海图谱。 若干年后,阿萨姆奶茶和大吉岭奶茶成为全球奶茶品味的象征——归根结底,它们的出处,依然是中国,更确切地说,是文成公主,她将大相蕃茶与酥油融合成为“酥油茶”,书写了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宏伟历史。 之后,无论是马来西亚或新加坡的“拉茶”,香港的“丝袜奶茶”,台湾的珍珠奶茶……它们,都显示了华人对“茶”和“奶”未曾忘记的创造力。 拉茶 中华茶文化博大精深,留洋一圈后回国的奶茶逐渐发扬光大,找到了自己的破圈方式,也唤醒了中国遗忘了千年的茶文明。 回溯历史长河,1年前的唐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进藏,用大唐的蒙山紧压茶团“龙团凤饼”与吐蕃酥油完美融合,创造了世界上第一杯奶茶…… 而今,大相藏茶用传承千年的贡茶标准,带着蒙顶山茶人不朽的灵魂与雪域众生的信仰,在千年之后重塑本心,重拾大唐盛世无双的荣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