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直线上升的气温让人们感受到夏天的威力,在烈日下长时间劳作或急行赶路,有的人会发生中暑,而有的人则不会,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人的体质、对热的耐受力、体温调节能力等因素有关。临床观察发现,以下几类人容易中暑: 容易中暑的人群: 婴幼儿:婴幼儿的各系统发育不够完善,体温调节功能差,皮下脂肪又比较多,对散热不利。 孕产妇:因为怀孕或产后体力消耗大,身体虚弱,如果长期逗留在通气不良、温度较高的室内,就容易中暑。 老人:由于皮肤汗腺的萎缩和循环系统功能的衰退,导致体质较弱的老年人散热功能降低而易中暑。 心血管病患者:炎热天气会使心血管病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加重心血管的负荷。尤其是心脏功能不全的,他们体内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而积蓄,所以容易中暑。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的机体对内外环境温度变化反应迟钝,虽然热量已经积蓄在体内,但病人的自觉症状却出现得较晚,容易中暑。 感染性疾病患者:细菌或病毒性感染,可使人体产生内源性致热原而作用于下丘脑产热中枢,使机体产热增强。还可使机体释放大量的儿茶酚胺类物质进入血液,导致血管痉挛收缩,影响散热,引发中暑。 营养不良者:营养不良的人因为营养素的缺乏导致血压下降,反射性地引起血管的收缩。他们还容易反复腹泻,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导致中暑。 某些服药者:服用抗组织胺药、抗胆碱药、安眠药等的人也会血管收缩,使体温调节中枢发生障碍,容易中暑。 在户外的炎炎烈日下或闷热、高温的环境里工作的人:主要有公交司机、交警、建筑工人、农民、野外勘探人员、在露天上体育课的学生等,或是炼钢厂的炉前工人、热轧钢厂的操作工人、纺织厂的纺纱工人、锅炉工等。 高温天气,防火防盗莫大意 入伏以来,奉节气温居高不下,“桑拿天”是用电的高峰期,加上市民夏季出于降温纳凉需要,容易忽视对门窗等关键部位的防范,给夏季火灾和入室盗窃案件带来可乘之机。 对此,市公安、消防部门通过本报发布警示,提醒市民注意夏季防火防盗安全,平安消暑度夏。 ■记者马俊杰特约记者刘惊涛孔令学通讯员赵伟唐玉玲 连续两年夏季火灾超百起 据市消防支队统计数据显示,年7月至9月,我市发生火灾起,占全年火灾数量的23.8%;年这个数字虽然有所降低,但仍然有起,占总量的16.5%。 7月7日上午,天津路一小区居民做饭时睡着,导致灶台无人看管,厨房被引燃,消防官兵接到报警后破拆进入房内,将火势控制并稀释室内泄漏的燃气,直至险情彻底排除;上月10日下午,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白浪村一栋居民楼3楼突然失火,当地消防大队动用3辆消防车到场扑救,对过火的卧室实施灭火作业,幸未发生蔓延和人员伤亡……“夏季火灾频发,且主要集中在电气类事故,这和市民夏季用电骤增、因天热对火灾防范放松等,都有直接关系。”据市消防支队宣传中心负责人朱林介绍,夏季火灾中,破损的电线起火,空调外机突然冒烟,电瓶车高温自燃,燃气泄漏着火等都不鲜见,这一系列火灾事故虽然看似问题不大,一旦预防或处置不当,极易造成恶性事件发生。 夏季用电用火需格外留意 据消防部门分析显示,夏季火灾中,电气线路故障、汽车自燃、燃气线路起火等类型火灾占据多一半以上;单位和家庭使用电气设备增多,用电负荷增加,以及电气线路、设备安装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是造成电气火灾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 对此,市消防支队发布夏季防火警示,提醒市民尤其注意电气及用火安全。 夏季使用家电尤其是大功率电器增多,容易造成电气线路超负荷运转,电源绝缘皮损坏造成短路起火,或家电内部线路使用时间过长高温起火等。因此,市民在使用电器前应注意,保持电器通风口畅通,保证家用电器能够有良好的散热,家用电器不应频繁插拔电源插头,应经常检查大功率电器的绝缘导线线芯,及时更换残旧超龄电线,家庭用户要安装漏电保护开关,对电源开关、插座的安装必须严格执行有关施工安装规程,采取防火隔热措施。 高温天气使用燃气时应格外注意防护安全,燃气用户应当正确使用燃气及燃气设施、器具,严禁擅自拆除、改装、迁移、安装燃气设施和燃气器具,在发现室内燃气设施或者器具损坏、泄漏时,应当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不得启动电器设备和动用明火,并及时向燃气供应单位报修;使用液化气的单位和居民,不要把气罐放在太阳下暴晒,应放置在阴凉干燥处保存使用;发生火灾时,应当及时向报警。天然气管道应经常检查,不要自行修改管线,以免发生燃气泄漏事故;燃气灶具在使用过程中,使用人不得远离,使用中防止锅中汤水溢出熄灭火焰,造成燃气泄漏。 此外,夏季使用明火类蚊香、驱虫药具时,应远离易燃易爆物品,尽量做到有人看守、及时熄灭;使用电器类灭蚊设施时,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操作,防止电器短路、药液外溢发生火灾。家中、阳台或楼梯道等地点,尽量避免存放废旧塑料、木柴等杂物,以及汽油、酒精等挥发性易燃易爆物品,防止因阳光照射、内部温度过高发生自燃。 城区及周边频发入室盗窃 据市公安局分析显示,近半个月以来,我市城区及周边县市高发翻窗入室盗窃案。根据省警综平台显示,上月25日至本月7日,我市共发生25起翻窗、撬门入室盗窃类案件,且犯罪分子多选择防范措施较薄弱的居民小区,或者沿街商铺下手,一般趁受害人外出、熟睡时作案,采用攀爬翻窗侵入,选择现金、笔记本电脑,黄金首饰等易携带价值高的财物进行盗窃。 本月5日凌晨,张湾区小赵家沟一小区住户家中,犯罪分子趁业主熟睡,翻窗入室实施盗窃,导致受害人手提包被盗,损失总价值余元;本月3日凌晨,茅箭区尚湾巷一居民楼内,犯罪分子翻窗入室盗窃,将卧室内的元现金和金项链盗走,造成住户损失1.2万余元…… 民警综合此类案件发现,犯罪分子在选择作案时间时,一般会在上午或凌晨等受害人不在家或疏忽时下手;处所上,多选择居民住宅和沿街商铺等,通过攀爬、翻窗进入室内作案,且多以盗窃现金、首饰、笔记本电脑、烟酒等易携带贵重物品;行为特点上,常以单独或者结伙作案,无目的性具有随机性的盗窃,作案手法娴熟。 注意生活细节防范入室盗窃 针对夏季入室盗窃类案件较为集中的问题,公安部门提示,居民住户应加强自我安全防范意识,发现可疑人员、可疑情况,应及时向指挥中心报告;同时,小区物业部门应加强进出人员与车辆的登记和询问,对非本小区的车辆进入小区内重点查询登记。 夏季入室盗窃可防可控,市民还应注意好有关生活细节,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首先,市民应尽可能地选择防盗性能高、质量好的防盗门窗,不要随意给陌生人开门;中午、夜间休息以及出门前,应关好关严门窗,反锁防盗门,尤其是夜间睡觉时,要注意关好门窗;长期不在家时勿露痕迹,贵重物品尽量不要存放在家中,在锁好门窗的同时,特别留意厨房、卫生间窗户和排气窗、空调口是否严实;如听到室内有撬门、翻窗等异常响动,应注意自身防护,避免受到犯罪分子侵害,遇到紧急情况时,要立即拨打报警。 我们只做品牌,所以我们更专业。 同等消费,尊贵享受。 奉节CoCo量贩KTV敬请您的光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