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1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竹园——竹林掀涛,植被茂盛,别具风情,世外桃源。

竹园距奉节县城约70千米,历史近年,是一座历史文化古镇。竹园老街全长约米,街分上、中、下,呈之字形,有上辕门、下辕门、榨子门;青石铺街,板木为壁,碉楼高耸,店铺林立,一水环绕,三桥拱卫,小巧紧凑,旧貌尤存。

竹园老街有三口天然的水井,供全街人饮用,家家户户都挑水吃,水质清徹透底,甘甜可口,绿色环保。竹园老街的餐饮业有一门市、二门市、豆腐铺、野生馆、醪糟店...

曾记得我儿时年长我几岁的一位好友,在一门市工作。有一天晚上我找他玩,后同他留照门市值班,他给我煮了碗包面,他说:我们煮面,熟人放化猪油,就把瓢瓢立起捥,一般人就把瓢瓢平起捥。在那个衣食匮乏的年代里,就这么一个小小的举动,饱含了多少深情呀。

竹园的美食有汽水盬子鸡;特色菜有包豆腐、旦皮子、旦荷包、鸡颈项、洗沙肉、扣碗肉、斑鸠凉粉;小菜有霉豆腐、大头菜、鲊辣子,各种美食应有尽有。那个时候的一门市、二门市、野生馆、饮食店烹饪出来的菜肴,飘香四溢,闻香止步,馋言欲滳呀!

常言道:三峡古镇看竹园。竹园的小吃多又鲜,走进那光溜溜的石板路,那盬子鸡的香味飘过了几座山!闻名遐迩的汽水盬子鸡,植根大山,竹园独有,器皿别具,重庆非遗,出彩央视,蜚声海外,誉满神州,是奉节的美食名片。

在竹园逢年过节,产妇坐月、招待贵客,盬子鸡是必备佳肴之一;大年三十,家家都会蒸制,从早蒸到晚,全街都香透,没有盬子鸡的年饭,算不上真正的团年,而且在竹园蒸盬子鸡,各有干秋。盬子鸡,有文字记载是清朝年间平安乡的龚绍虔,他赋诗道:"鸡不开叫腊肉香,大头萝卜配生姜。不用生水自有水,文武火用小火长。骨肉相离最适味,阴阳相调最壮阳"。奉节县志第页也有竹园盬子鸡的记载,竹园盬子鸡,距今已有年的历史。儿时两盼:吃盬子鸡,穿新衣裳。竹园盬子鸡的浓厚,是竹园人民智慧的结晶,是竹园人的骄傲。

竹园古镇,历史悠久,文化渊源。过去没有什么大型企业,也没有其他就业的门路,当年的日子真叫清苦。重工业是小煤矿,轻工业是草包,全街上下,举家都打草包,辛勤工作,靠微薄的收入维持一家老小的生活。打草包需两人配合,不扯皮的家庭几乎没有。当时,在竹园打草包可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呀!

竹园当时有个手工行业叫修配社,你别看他单位不大,可挣钱呢,业中的人员也深不可测,例如胡炮匠、楊老汉、李老乡等都是给人感觉很神秘,当时根本不清楚他们的底细。

铁业社地居街中,原是官庙,建于前清,残垣断壁一堵,墙头有红、蓝色彩绘。我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居家与此墙对应,开门可见,此墙五十多年色彩缤纷不减,实属少见,前些年因无人管理,随岁月苍桑,风雨浸湿,毁于一旦。

解放初期官庙产权划归竹园粮站,但后来一直由铁业社占用,叮叮当当的打铁声,此起彼伏,好一派: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师徒齐挥锤,歌声动山川。儿时我学到的笫一句歇后语是:"铁匠的围裙——近视眼(净是眼)”,第一首儿歌叫:"张打铁,李打铁,打把花剪送姐姐,姐姐留我歇,我不歇,我要回去打毛铁,毛铁打到二斤半,婆娘娃儿都来看,叫你躲,你不躲,把你nai子烧嗒莫怪我”。由于深受打铁文化的熏陶,对我在内蒙古巴林右旗国防施工打坑道抡大锤的从军生涯奠定了基础。那就是我们那个年代的文化传媒的一种情缘。铁匠铺一般是一炉一师一徒,最多俩徒,师傅指哪打哪,铁锤挥舞,配合默契。竹园坪所有的生产、生活用具,都由他们锻造。铁业社也是竹园唯一的一家工业企业。

竹园是鄂、渝、陕要塞,有三、六、九赶集的民俗。一到赶场天,那真是商旅接踵,游人摩肩,云阳的沙垞、桑坪;巫溪的尖山、新店、古路;奉节的公平,平皋方园百里外云集,各种农副土产品汇聚,上齐斜上坡,下至下拱桥,通街都是人,水泻不通,争相购买,物尽其卖,各取所需;一到中午一点左右,草草收场,各奔他乡,人去街空,此情此景,难以忘怀。

当年在竹园生活,洗衣服是日常必做之事。由于条件差,全是用肥皂手搓揉刷捶棒打,在家中把头道洗完,再挑到流水潺潺的溪水岸边进行透洗。大家同住小镇,彼此熟知,家长里短,有时还互相帮助,在不知不觉中衣服就洗完了。在洗衣的过程中,不时会赤脚挽袖,走到河中,看到清清小河中的螃蟹悄悄溜岀洞口,毫无惧怕的出入;河中的红支支、桃花斑、斑狮子游来窜去;口渴了捧水即喝,好不惬意,真是水清、鱼跃、螃横行、人舒畅,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竹园古镇,民风纯朴,风清气正。记得儿时就读竹园小学时,学校离街约4百米,上学的道路蜿蜒曲折,坎坷泥泞。每遇下雨落雪打霜,放学路上简直拥挤不堪,几百名学生蜂拥而出,摔跤跌倒的事时常发生。我和妻子是同班同学,当年上学路上就曾摔跤无数,妻子腰间盘疼痛留有后遗症至今,感同深受,记忆犹新。当年,就是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有一位年近不惑,头包帕子,口含叶子烟杆的人,经常自发从铁业社,用撮箕挑铁沫子,从榨子门,一路慢慢铺垫到竹园小学门口,只要是他铺了的路面,绝对不滑,舒适好走,不逊于现在的泥清路;老者名叫赵支书,一生默默无闻的辛勤工作,从不计较个得失,甘当无名英雄,几十年如一日,真是当地的活雷峰。有言道:滴水反射太阳,平凡中显真情,细微处见精神,他的行动,影响了我的一生,催人奋进,获益匪浅。

竹园老街,从理发店到区公所的中间,在曾由忠住地坎边,有一颗冲天银杏树,我家曾坐落于屠宰场,紧挨大树下。一到晚上,成百只的白鹤栖息在树上嬉戏玩耍,悠然自得。朱项埧、长堰、板壁队、团地坝水田中的鹭鸶、青装、白鹤、鸦雀子、老鸹子、斑鸠、麻雀、猫头鹰、土八哥白天在田中觅食,晚上在老街房椽屋顶,竹林里住足筑巢,繁衍生息,好不憇静。我曾在竹园粮站碉堡,掏到一窝土八哥4只,分别送给黄舜祥,兰品林,他们驯养得非常可爱,像宠物小精灵一样。我还在供销社楼上,捉到了一只猫头鹰,喂得似家鸡,呼来唤去,行影不离。田中不时有土猪子、白米子、豺狗子、黄鼠狼自由岀入,一经发现,全队倾巢出动围、撵、堵、载,只见野动物在稻田里乱窜,场景壯观。更有:喜看稻淑千重浪,稻花香馨扑鼻来,一阵阵清风吹拂,全街透香,沁人心脾,似仙山琼阁。

街中兰宅,建于前清,庭院深深,简朴幽静,古香古色;聂梦和家花园茶社,时尚品位,庭前的罗汉松(又叫痒痒树,轻轻一捞,全树舞动);兰、聂、陶、黎、李等大户和睦相处。最令人敬佩的是李申武、王德光、袁光力、冯祖贵、陈永达等人挑力到新店,累巴巴的放下担子,就与新店球友进行兰球比赛。后来竹园的陈永胜、黎炳凡、王德友、雷朝刚、孙力等在奉节雄居兰球界十五年之久,他们有的还打到部队的专业球队,万县地区兰球队,我们引以为豪。

夔北古镇竹园坪,历史悠久,文化深远,当年围坐打禅,念经拜佛,香火旺盛,街中有官庙,街郊有清静庵、东岳宫、龙潭寺、九龙观等,当时佛教鼎盛,也是文明进步的象佂。

旧时的竹园,樊寿堂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他曾是国军杨森23军上校团长,奉节县的团练,后为竹园区的长官,可谓是德高望重的乡绅,他倡导捐资募集修建的粮站碉堡,区公所碉堡,上拱桥碉堡,乡政府碉堡,还有红马对白马,金狮对老熊,那真叫遥相呼应,相得益彰,牛埸宝塔镇河妖,为防匪患,保一方平安,起到了不可小视的作用;竹园中心小学,也是他倡捐修建的。历史就是历史,一旦成为过去,就一去不复返了。哪知道在人生轨迹,历史演变中,樊寿堂这样一个是非功过分明的人,在文革初期,将其祖坟掘开示重,令人心寒悲叹!当时我年少无知,亲眼目睹现场,不解其意,难道非要如此而为之吗?传言樊寿堂性格豁达、开明、孝顺、忠勇,特别对他的部下、佣人情同手足,关爱有佳,口碑甚好。他的一生应是竹园人的骄傲,可他的一生也应了《红楼梦》中"好了歌"道:"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旧时竹园,地域很偏僻,信息闭塞,但逢年过节仍热闹非凡,狮子、龙灯、彩龙船、车车灯,镰响样样都有;特别是玩桌子狮子的袁光力、黄作云、铁罗汉、袁超等,都技艺超群,功夫了得,他们在中街给供销社拜年,玩十张桌子,一张一张叠放,从下玩到上再返回,全是徒手,无任何保险装置,真是艺高人胆大。而为桌子狮子演岀助威的罗鼓匠有冯跛子,肖启召,何其朋,雷显志,黄存录等,他们打出的锣鼓声,节奏明快,抑扬顿挫,掷地有声,震撼人心,那真叫竹园一绝;曾记得小时跟着蹿看,不厌其烦,映象难以磨灭。

竹园是奉节的红色革命圣地,是川东游击队奉大巫支队的发源地。年秋天,彭咏梧受党组织的安排,以补皮鞋为掩护,住在段诗成铺子里(二门市),白天补鞋,晚上就在碗厂黄义门家发动群,联络队员,开展活动,困了就睡在碗厂烧窖处,以便遇到情况撒逃。经过几个月艰苦的工作,于年1月8日正式起义,袭击南溪,首战告捷。游击队撒退到老寨子梳梁寺时,兵分两路,一路17人从毛田,金风,另一路由彭咏梧按照:"转移外线,扎下根来,杀回马枪"的方针,向高治、平安、红池坝至巴中进军,与贺龙的大部队会合,途经平安的十王庙时,被叶和尚向国军告密,由平安的许汝太给国军带路,在黑沟淌把游击队围堵偷袭,使彭咏梧等许多战友壮烈牺牲,万恶的国民党匪军,令乡丁谢绍柏,将他们的头颅砍下来,挑到竹园坪,先挂在竹园区公所门口的杨柳桩上,后又扔在中拱桥朝卫生院方向的小路,水田坝子靠河边处,再由不知名的人悬挂在竹园老街下辕上,当时的场景惨不忍睹,恐怖吓人,但段二爸惊叹着一眼便认出:"这不是住在我帐房的彭皮匠吗?"。

竹园坪是奉节通往巫溪的必经之道,南来北往的人们,满含热泪,心存敬佩,看彭咏梧看了一眼又一眼,想把这个播火者的英雄面貌,深深的印在脑海,把这个战斗者的英雄事迹,向奉节,巫溪,大巴山深谷林海传颂……几天以后,竹园街上的一位好心人李披毛、唐保君,将咏梧头颅取下,送到宝塔梁子处简葬。

竹园的山啊!

竹园的水哟!

流过多少冬春?

唤醒多少清晨?

送走多少黄昏?

竹园啊!

你府首东望,

红马寨里显青春;

你抬头南顾,

宝塔梁处有乾坤;

你足下的水,

流淌着英雄的泪痕

你高耸的山,

埋藏着圣杰的孤影

你环境优雅,

气候宜人,

钟灵毓秀,

人杰地灵。

竹园人:常引航

一七年二月廿日写于奉节县三马山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下单青蛙外卖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等问题将删除或付稿酬

编辑:何建辉王兴莲编审:凌红艳

商务合作:

新闻爆料:

赞赏

长按







































中科治白癜风疗效更显著
治疗白癜风哪里好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