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橙是奉节的两大城市品牌,其代表的是奉节文旅融合的旅游产业和以“奉节脐橙”为代表的现代农业。奉节以乡村旅游和脐橙产业为引领,带动农村地区产业发展。 千年“诗·橙”价值凸显诗,可谓奉节城市的灵魂。陈子昂、王维、李白、杜甫、孟郊、刘禹锡、白居易、苏轼、苏辙、王十朋、陆游等曾先后到过奉节,留下传世名篇,讴歌这里的山山水水,也为奉节留下了“诗城”的美誉。 杜甫昔日在夔州管理橘园时,曾写下对奉节脐橙最经典的赞誉:“园柑长成时,三寸如黄金。” 诗圣不曾想到,千年之后的今天,奉节脐橙真就卖出了堪比黄金的价格——在去年12月15日举行的年度奉节脐橙全国产销对接会上,“奉园72-1”母树果实最终以人民币12万元成交。 光耀脐橙之乡摄/卜昌银 此次对接会旨在搭建奉节脐橙全国经销商交流平台,宣传推介“自然天成·奉节脐橙”,弘扬奉节“诗·橙”文化,推动奉节脐橙高速有效对接市场与消费者,带动果农持续增收致富。 来自全国的知名企业、大型经销商以及奉节脐橙种植企业和大户代表近人共商发展大计。奉节脐橙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距今年前的汉代。奉节脐橙现有四大自主知识产权品种。 近年来,奉节高度重视脐橙产业发展,全县脐橙种植规模达32.04万亩。“过去,我们的果农只能坐等别人上门收购,效益不高。而今,我们不仅扩大了种植面积,改进了种植技术,还创新了利益联结机制,拓展了销售网络。 通过政府帮忙搭建的网络电商平台,把销路接到了果农家门口,真正实现了与市场的对接!”奉节县委书记杨树海说。去年,奉节实施脐橙提质增效工程,设立千万元销售大奖刺激销售,脐橙综合产值突破20亿元,品牌价值达26.3亿元,位居全国橙类第一名。 奉节脐橙荣获中国果业扶贫突出贡献奖、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以奉节脐橙为引领,奉节生态产业特色彰显。除奉节脐橙外,奉节去年还新发展油橄榄4万亩、中药材3.8万亩、蔬菜1万亩、山羊20万只,烟叶稳定在2.9万亩。第一产业增加值43.3亿元,增长5.1%。 旅游产业厚积薄发旅游业具有绿色、附加值高、带动性强等特点,能够与生态、农业、文化等紧密联系,实现融合发展,是奉节近年来着力打造的第一支柱产业。 去年开始,奉节推出“三峡原乡”乡村旅游品牌,出台乡村旅游示范片、示范点、示范户建设标准,打造白帝城和九天龙凤2个乡村旅游示范片,启动了平安乡“一景区两基地”建设。 目前,全县已发展农家乐户。其中,四星级农家乐2户、三星级农家乐43户。建成休闲度假乡村旅游点18处、生态农业观光采摘园23处、休闲农庄45家、特色民宿2家,推出龙门客栈、卡麂坪等一批精品民宿,成功举办“桃花节”、“采笋节”、“女儿节”等乡村旅游节会。 去年,奉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75万人次,同比增长19.56%;收入11.78亿元,同比增长20.19%。不仅是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去年以来,奉节坚持全域旅游的旅游发展理念,旅游形象品牌日趋凸显。 卡麂坪民宿村落一角摄/王传贵 奉节成立了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夔州旅游文化新区管委会,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分别出任党工委书记和主任,统领“两镇一街一委一局一企业”,实行条块管理和分片发展同时,成立了旅游警察、旅游工商、旅游法庭“1+3”旅游综合执法体系,建立起市管领导牵头推进重点旅游项目、定期督查通报问责、项目审批专班跟进、旅游工作容错纠错等一系列工作机制,全力推动全域旅游良性发展。 在健全机制的基础上,奉节扎实推进“四区两遗”品牌创建,开展“创A增星”行动,完成白帝城·瞿塘峡提档升级一期工程,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区、九天龙凤市级旅游度假区通过验收。 积极融入长江三峡旅游“金三角”一体化建设,推出“一区四县”旅游一卡通,打造夔州文化寻根之旅、三峡之巅徒步之旅等新产品。 成功举办冰雪季、钓鱼季、年猪美食季、土家女儿会等活动20余次,采风摄影、自驾露营、穿越探秘等体验性活动受到游客热捧。 根据规划,奉节将力争在年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旅游综合收入预计达到60亿元,旅游人数达万人次。 融合发展振兴乡村去年以来,奉节围绕“诗”与“橙”两大城市品牌所做的“文章”还有很多。以“奉节脐橙”为代表的现代农业不断发展,结出累累硕果。 文旅融合的旅游产业,不断将触角向农村延伸,乡村旅游做大做强。两大产业深度融合,形成合力,让奉节的农村产业逐渐兴旺。 今年,中国步入改革开放的第40年。这也是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首个年份。 奉节将实施差异化的产业发展战略,对产业基础薄弱的地方,着眼“培育”,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产业。对产业基础好的地方则着眼“培优”,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夔门红叶摄/郭梦墨 坚持走“精准发展、精心管护、精深加工、精品营销”“四精”产业发展之路,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实现产业的提质增效和融合增值。要真正实现乡村振兴,在产业兴旺的同时,还必须做到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为此,奉节将成立村民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和新型经营主体,重点解决社会事务有人管、集体有收入、群众有效益、产业发展有人帮等问题;建设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中心、流动养老服务站、爱心饭堂等场所,让群众享受更加方便快捷的公共服务,解决农村老人居住分散、出行困难等问题。 同时,保护性开发传统村落,塑造乡村生态美景,把农村建设成为家园、花园、果园、乐园,真正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来源:重庆日报 作者:赵童彭光灿刘玉珮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更多精彩文章 重庆农业论坛上线了,免费发布农业信息 《年重庆农产品电商报告》 重庆市粮食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重庆市柑橘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重庆市茶叶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重庆市中药材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重庆市蔬菜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重庆市花卉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重庆伏淡季水果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重庆市农业机械化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