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期待能在《江湖儿女》中看到贾樟柯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 文/李霁琛 距离贾樟柯的上一部长片《山河故人》上映,已经过去了三年。 他的新片《江湖儿女》终于要和我们见面了。 昨天定了档,9月21号。 海报里赵涛和廖凡表情凝重,眼神深邃, 看得出,那是两双有故事的眼睛。 顶端“我经过的最大风浪,是和你的爱情” 简单的一句话,却道尽了其间的心酸过往与沧海桑田。 而定档日期下大大的四个字“情深义重”, 则如定场诗般为整部影片奠定了情感基调。 早在去年贾樟柯公布新片片名的时候,《江湖儿女》就成了我今年最期待的华语片之一。 这种期待之情伴随着戛纳电影节的进行愈演愈烈。 《江湖儿女》在戛纳首映结束的时候,全场观众起立鼓掌,掌声持续了七分多钟,响彻整座电影宫。 口碑爆了。 烂番茄新鲜度一下子就达到了%,各大国外权威媒体更是对科长这部新片给出了高度赞扬。 《好莱坞报道者》称本片为“一部打破浪漫的小说史诗。” 英国的权威电影月刊《视与听》则表示: “《江湖儿女》是当代电影中成就最高的大师杰作。” 这是极高的评价了。 我很喜欢《卫报》影评人彼得·布雷萧的评语: “贾樟柯这位时常出其不意、并习惯于突破自我的导演,这次凭借《江湖儿女》呈现了一个发生在中国江湖中错综复杂的爱情悲剧。影片带有一种奇异的未来主义色彩,又或是一种幻象式的陌生感,给社会现实中的勇气蒙上了一层与众不同的光亮。” 当我们期待贾樟柯的时候,我们是在期待什么呢? 对于我来说,那是种惊喜感,用彼得·布雷萧的话说,就是“与众不同的光亮”。 在中国导演里,贾樟柯是特别的一个。 说他特别,不是因为他大奖拿得多,而是因为他建构出了一个专属于自己的电影世界。 从《小武》成片到现在刚好二十年,贾樟柯拍了九部剧情片,这九部电影都不是孤立的,而一部部影片中那些暗藏于时间和空间中的联系,多少也是贾樟柯的电影让人着迷的原因之一。 看到《江湖儿女》这个片名的时候,我想到了《山河故人》。 “江湖”可以对应“山河”,都是“空间”,“儿女”和“故人”则都是“人物”。 这当然是巧合,据贾樟柯说,他用“江湖儿女”做片名,是引自费穆导演筹拍的最后一部影片。 但文字上的巧合似乎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在贾樟柯的电影里,“空间”和“人物”以及它们组合在一起所催生的“时间”是永恒不变的主题。 从第一部电影开始,贾樟柯就从未忽略地域气质的重要性。 于是,我们在他的电影里闻到汾阳的气息,听到奉节的声音。 看他的电影,我会想到美国文学家威廉·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 在福克纳的小说里,源生于他家乡牛津小镇的约克纳帕塔法镇无处不在,透过这座虚构的小镇,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真切的人物,以及福克纳脑海中的世界。 对于贾樟柯来说,汾阳就是他的约克纳帕塔法。 大同、奉节等具有标识性的地点亦然。 小武、崔明亮、巧巧、韩三明、张晋生这些人物,个个独一无二,却也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 通过这些“空间”和“人物”,在不经意间我们就会发现: 贾樟柯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将自己的电影串联了起来,构建出了属于自己的宇宙。 完成串联的最后一环,就是《江湖儿女》。 影片中赵涛所饰演的女主名叫“巧巧”,和她在《任逍遥》里的角色名一样。 这是有意为之。贾樟柯说: “这部电影来源于真实的人物,也与我的两部电影《任逍遥》()、《三峡好人》()有关。那两部电影中隐约的背景、没有详细展开的情节,是《江湖儿女》的故事主体。” 因此,《江湖儿女》的故事起于《任逍遥》里的大同,也和《三峡好人》中的奉节有关。 从人物到空间,都串起来了。 这部新片讲述的是怎样的故事呢? 贾樟柯自己这样描述: “从年到年,这对男女经历了街头暴力、入狱,也经历了相爱、背叛,他们分离又重逢,但始终没有走入家庭。他们用他们的办法生存,像风浪中行走的人,他们紧紧握着船舷,随时迎接风浪的击打,始终避免自己落水淹没。” 他说,这次他拍了一个“狂暴的爱情故事”。 如何狂暴?定档预告可见一斑。 1分17秒的时间,我们似乎已经能看到江湖的一角。 从开始的, “我不是江湖上的人” 到结尾处,廖凡饰演的斌哥给了巧巧一把枪, 并告诉她 “现在你就是江湖上的人。” 枪是什么? 是强势,是话语权,是血雨腥风。 接下来的金钱、上膛、拼杀,似乎也印证了这点。 但我相信,影片绝不会限于“狂暴”二字。 为什么?因为他是贾樟柯。 预告中对关二爷的特写镜头,以及兄弟间的把酒共饮, 让我们能够体会到,关于江湖,导演想要表达的更深层意思。 江湖是什么? 是肝胆相照,是情深义重。 两个人从暴力到入狱,从相爱到背叛,又从分离到重逢。 看似无情,其实深情。 一个情字,才是江湖儿女真正无法割舍的东西。 而贾樟柯,从来都是个有情之人。 从《江湖儿女》之前已经放出的两个片段中,我们还能看到那个熟悉的贾樟柯。 当他将镜头对准工厂的时候,我们能感受到机器的质感;当他把镜头朝向乡村的时候,我们能闻到泥土的气味。 而当他终于要拍自己心里的江湖时,我们看到的似乎就是中国地下世界的真实图景。 在“五湖四海片段”中,我们看到斌哥和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兄弟将各式各样的白酒倒进一个盆里,共饮美酒,好像是古代演义小说中的“结义场景”一般。 有意思的是,贾樟柯在这一片段中使用了我们熟悉的配乐: 叶倩文的《浅醉一生》。 这首歌他二十年前就在《小武》里用过。 熟悉贾樟柯电影的朋友更是一定清楚他对叶倩文以及那个时代的流行音乐的热爱。 从《浅醉一生》、《心雨》到《成吉思汗》,再到后来的《珍重》,贾樟柯用流行音乐展现的,正是我们曾经历过的时代。 他的厉害之处就在于,短短的一首歌,被他用到电影里,就足够唤醒一代人的情绪。 另一个“火山灰片段”也很有意思。 在大同的火山脚下,斌哥拄着拐,和巧巧展开了颇有哲学意味的对话: 巧巧:这是活火山还是死火山? 斌哥:不知道。 巧巧:火山灰应该是最干净的吧? 斌哥:有可能。 巧巧:就是,经过高温燃烧,烟灰不就是最干净的。 斌哥:这鬼地方,成了炮灰也没人知道。 巧巧:你有枪还怕别人把你灭了? 斌哥:有枪的人才死得快呢。 结合本片的英文名“AshisPurstWhit(灰烬是最洁白的)”,相信你一定和我一样都在思考: 在他这个“狂暴的爱情故事”中,寄存着他对人生以及世界怎样的思索? 这一切,都得等电影上映之后才能知道了。 《江湖儿女》吸引我的地方,还有演员阵容。 廖凡身上有着国内演员少有的野性和爆发力,他的每一个眼神,似乎都来自于江湖。 赵涛则几乎是贾樟柯电影中重要的“符号”,这么多年来,她的演技也是越来越好,这次在戛纳,也是获得了多方的称赞。 来自英国《金融时报》的影评人拉斐尔·亚拉伯罕说: “赵涛的精彩表演贯穿全片,非常了不起。她只用一个笑容就能演绎出温暖热情和强势犀利,而且她似乎可以随意自如地呈现年轻的状态和年长的状态。” 本片的配角阵容更是值得称道。 冯小刚、徐峥、张一白、刁亦男等一众大导演,都成了贾樟柯江湖里的好汉。 电影外的江湖,和电影内的江湖交相辉映,也称得上是一段佳话。 贾樟柯在给法国《电影手册》写的专栏文章里说: “我正在等待另一个贾樟柯的到来。” 我也期待能在《江湖儿女》中看到贾樟柯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 推荐阅读 期待你分享到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