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1/1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在月0日举行的重庆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副书记夏沛分析了我市最新疫情情况,并就昨日我市印发的《重庆市新冠肺炎疫情分区分级分类防控实施方案》作了解读。

▲月0日重庆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记者黄乔摄

新增5例确诊病例都是密切接触者中筛出的无症状感染者

夏沛介绍,月9日0—4时,我市报告新冠肺炎新增确诊病例5例,都是来自密切接触者中筛出的无症状感染者;新增治愈出院病例0例。

  

截至月9日4时,我市现有在院确诊病例8例,累计死亡病例5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74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例。累计排除例疑似病例,尚有98例正在排查中。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人,已解除医学观察人,尚有35人正在接受医学观察。4医院现收治患者78例。

  

共发现二代病例38例、三代病例4例、四代病例4例、社区感染病例35例(根据新的流调结果,较昨日减少例),无外籍人士病例。

主城9区因人口密度大纳入高风险区县

夏沛表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分区分级分类防控工作,市委书记陈敏尔、市长唐良智明确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抓好我市分区分级分类防控工作。

当前,疫情形势出现积极变化,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已进入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发展的新阶段。分区分级分类防控,有利于避免防控措施“一刀切”,提高疫情防控的精准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尽可能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的影响,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我市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的《指导意见》分区分级标准,综合考虑疫情态势、人口流动等因素,以区县(包括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万盛经开区、重庆经开区)为单元,分为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区县。

  

夏沛说,分区分级分类防控有利于提高防控工作的有效性,把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发展的要求落实好。我们将按照《重庆市新冠肺炎疫情分区分级分类防控实施方案》的要求,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治、分类施策的原则,对不同风险区实施不同的防控策略,即低风险区县实施“外防输入”的防控策略,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中风险区县实施“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防控策略,尽快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高风险区县实施“内防扩散、外防输入、严防输出”的防控策略,根据疫情态势逐步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高风险区县是指本行政区域内累计确诊病例超过50例,4天内有聚集性疫情发生。夏沛说,需要说明的是,按照国家标准,以区县为单元,仅万州区符合国家标准可纳入高风险区县。鉴于主城9区人口密度大、区际人口流动频繁,简单按行政区划进行分区分级意义不大,因此将主城9区作为一个整体区域统筹考虑,纳入高风险区县。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重庆经开区地理位置相对独立,是重要的产业园区,也作为一个类别,纳入中风险区县管理。

  

夏沛表示,根据疫情变化和分区分级的标准,市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将在科学研判基础上,适时动态调整分区名单,落实分区分类分级管控要求。各区县从实际出发,参照市级标准,制定以乡镇(街道)为单元的分区分级分类标准。

全市新冠肺炎疫情分区分级表

(截至月7日4∶00)

分区分级

区县

累计确诊

近4日新增

确诊数

低风险区县(6个)

南川区

0

0

城口县

0

彭水县

0

黔江区

0

武隆区

0

秀山县

0

中风险区县

(6个)

璧山区

9

江津区

4

涪陵区

3

万盛经开区

梁平区

4

酉阳县

铜梁区

9

荣昌区

9

永川区

5

开州区

0

巫溪县

3

石柱县

4

重庆高新区

4

3

巫山县

0

3

两江新区

7

4

丰都县

0

4

忠县

0

5

大足区

4

7

云阳县

4

7

垫江县

0

7

长寿区

9

奉节县

0

綦江区

3

3

合川区

3

4

潼南区

8

4

重庆经开区

——

——

高风险区县(0个)

主城9区(不含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和重庆经开区)

9

45

万州区

08

5

注:重庆经开区未单独统计。

大家都在看

感谢你们无私忘我、负重担当!向奋战在一线的社区工作者致敬

表现突出!这9名干部被火线提拔!其中5名为局级干部!

“渝康码”上线!重庆市民疫情期间可一“码”通行

快来看你所处区在什么级?重庆实施新冠肺炎疫情分区分级分类防控

来源:七一网七一客户端/重庆日报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