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3/20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荆州歌·李白

白帝城边足风波,瞿塘五月谁敢过。

荆州麦熟茧成蛾,缲丝忆君头绪多,拨谷飞鸣奈妾何。

李白对民歌非常感兴趣,在渝州的时候曾学习当地民歌,写了一首《巴女词》。在漫游到荆州的时候,写了一首仿民歌的诗——《荆州歌》。这是一首杂曲歌辞,共五句。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习俗﹑自然风貌与女子对远游丈夫的思念。

第一句:白帝城边足风波——白帝城,位于重庆市奉节县白帝镇白帝村1号社,地处瞿塘峡口长江北岸,白帝山上,东望夔门,南与白盐山隔江相望,西临奉节县城,北倚鸡公山,地处长江三峡(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西端入口。白帝城位于三峡的起点,“足风波”指长江风急浪高。古代船只为木结构,在大风大浪中行船,非常危险。稍不注意,就是船毁人亡的结局。

第二结紧结着第一句的语义来写。瞿塘五月谁敢过——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载:“白帝城西有孤石,冬出水二十余丈,夏即没,秋时方出。谚云:滟滪大如象,瞿塘不可上;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盖舟人以此为水候也。”瞿塘峡在五月份没人敢通航,是因为滟滪堆在五月份的时候隐藏在水下,船只很难安全通过。所以才说无人敢过。因为影响长江航运,滟滪堆于年冬被炸除。可以想象,在滟滪堆存在的时间里,滟滪堆是航船人的恶梦。结合下文来看,妇人的丈夫可能要从瞿塘峡的滟滪堆经过。

第三句最好理解,写的是荆州的自然风俗。荆州麦熟茧成蛾——五月份,荆州麦子成熟;蚕也结茧,蚕蛹化成蛾。这是丰收的景象。蚕结茧为下一句女子缫丝做了铺垫。

第四句转向思念远游的丈夫。缫丝忆君头绪多——古代是小农经济社会,往往男耕女织。养蚕缫丝是女子必做的工作。蚕丝银白﹑绵软﹑细如发丝。“丝”与“思”同音,李白用缫丝的头绪众多来比喻女子对远游丈夫思念之多﹑之深,比喻新颖,而且贴切。

第五句直接抒情。拨谷飞鸣奈妾何——“拨谷”即布谷鸟,布谷叫意味着五月农忙的时候到了。妇人与丈夫约定五月相见,但是五月不是一个通航的好季节。虽然对远方的丈夫有着万般的思念,但是对丈夫的安危考虑早已超过丈夫按时回归的心愿,所以,妇人只好在布谷声中,表现出无可奈何的情绪了。

本诗语言清丽,情感真挚自然,很好地反映了妇人对丈夫深切的思念,情真自然意切。表现了李白非常好的文字驾驭能力和惊人的洞察力。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