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长江三峡的开端在瞿塘峡,提到三峡风光,也总借用那句“纵有万管玲珑笔,难写瞿塘两岸山”。 然而历史上,瞿塘峡的名称一直处于演化之中。由于历史、地理、人为的原因,这种演化十分复杂。直到近代,才统称为瞿塘峡。 瞿塘峡曾用名 西陵峡、广溪峡、瞿塘峡、巴峡、夔峡,也称作西峡、上峡。 神马?长江三峡不是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么?所以瞿塘峡曾用名“西陵峡”是几个意思? 先不要急,且听小编慢慢道来。 “西陵”曾是古代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之一。《史记·五帝记》说:“‘西陵’,为黄帝时一氏族名。传说,黄帝娶于西陵氏。”瞿塘峡古以西陵峡名,极大可能与西陵氏在峡谷内生活有关联。 不过,千万不能将古西陵峡(瞿塘峡)的称呼与今天的西陵峡混淆,因为两个“西陵”的含义不同。 广溪,是广纳众溪的意思。四川境内的溪流和陕、甘、云、贵的一部分溪流注入长江,汇总到狭窄的瞿塘峡。就连奉节境内也有6条溪河(梅溪河、朱衣河、草堂河、石笋河、安坪河、小溪河)齐集夔门——“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 另有一说“广溪峡”由“广谿峡”演变而来。《水经》述“江水又东,迳广溪峡……”。唐朝诗人杨炯曾在《广溪峡》中曾写道“广溪三峡首,旷望兼川陆。” 明代吴守忠撰《三峡通志》:“瞿唐峡:府东十三里,旧名西陵峡,峡两崖对峙,中贯大江,全蜀之门户也。瞿者,大也;唐,水所聚也。又云:瞿者,渠也,秋冬水落为瞿,唐也,春夏水溢为唐。” 古文中,“塘”通“唐”。《夔州府志》也云:“瞿者,大也;塘,水所聚也。”另有说法:秋冬水落为瞿,春夏涨水为塘。此即瞿塘峡名称的由来。 巴峡并非是“巴东之峡”,因此不是指巫峡,而是指瞿塘峡。秦汉时,今天的巫峡与西陵峡属南郡,惟有瞿塘峡属巴郡,故称巴峡。杜甫曾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唐武德二年(公元年),朝廷改信州府(今奉节县)为夔州府。瞿塘峡紧邻州府,属夔州府管辖,亦称“夔峡”,又称“夔子峡”。 苏东坡在夔州忆诸葛亮诗云“惟馀八阵图,千古壮夔峡。”文天祥曾赞杜甫“千年夔峡有诗在,一夜耒江如酒何。” 按方位而言,瞿塘峡位于三个峡的西边,故而也称“西峡”。《太平寰宇记》卷一四八《夔州》云:“三峡山谓西峡、巫峡、归峡。”南宋祝穆《方舆胜览》卷五十七《夔州》也曾载:“三峡,谓西峡、巫峡、归峡。” 按长江流向而言,瞿塘峡位于三峡之上游,亦称“上峡”。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三卷中一篇《王安石三难苏学士》智辨峡中水的故事,将三峡分为上峡、中峡、下峡。另有说法:古代以右为上,又以右为西,因瞿塘峡在三峡之西,故别名上峡。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白癜风中药药方北京中科白殿疯医院地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