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5/7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今日推荐:《四川人性格地图》作者:李世化。搜索书名开始观看吧~

-----精选段落-----

第一章巴山蜀水孕育的四川人

在战国以前的历史文献里,巴与蜀是分称的,不论在地域范围、人类群体,还是在古国、古族等方面,巴、蜀之间都有着清楚的分界。到战国时代的文献中,才开始出现巴蜀合称的记载,从地域相连的角度反映了巴文化与蜀文化和人类群体的交流融汇。

巴国最初立国在汉水上游一带,西周春秋时沿大巴山北缘向东发展,战国时代南移长江流域,溯江而上进入川东即今重庆地区,从此重庆地区便成为了巴国大本营的所在。

而在殷墟甲骨文和西周甲骨文中则多次出现有关“蜀”的记载,殷周甲骨文中的蜀,指的是以成都平原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边包括汉中盆地在内的古蜀国。正是这个古代蜀国,曾在商代创造过高度发达和辉煌的三星堆文明。

公元前年巴、蜀统一于秦后,秦在巴、蜀故地分置了若干个郡,而分别以巴郡和蜀郡为中心。这样,以巴和蜀分别作为川东、川西的政治经济中心的这个格局连同巴和蜀的名称,便一同保存了下来。

楚汉相争时,刘邦夺取天下所恃的经济来源主要在巴蜀。西汉前期,巴蜀的经济实力已位居全国之首,正如《华阳国志·蜀志》所说,那时的巴蜀“家有盐铜之利,户专山川之材,居给人足,以富相尚……汉家食货,以为称首”。

东汉时,西蜀人口已有39万,与京城长安的人口已不相上下。《后汉书》说:“蜀地沃野千里,土壤膏腴,果实所生,无谷而饱,女工之业,覆衣天下,名材竹干,器械之饶,不可胜用。又有鱼盐铜银之利,浮水转漕之便”。

唐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中兴时代,而当时“大凡今之推名镇,为天下第一者,推扬、益”(卢求《成都记序》);或者说“扬一益二”(司马光《资治通鉴》)。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说:“益州(成都)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而成帝业”。西蜀历来是富庶之地,安乐之乡,易守难攻的险固之所,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所谓“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平蜀未平”,道尽了蜀地数千年来的治乱形势。

唐朝的成都“土地沃美,人士俊义,一州之望”,已成为全国最大城市之一。“人富粟多,浮江而下,可济中国”(《新唐书》)。成都还是全国的造纸中心,“益州麻纸”是官方指定的公文用纸。

到了宋代,成都出现了全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当时成都人口占南宋的近1/4,而财赋收入更占南宋的1/3。时人曾有“蜀亡则宋亡”之叹。

“四川”这个名称,始见于宋代。宋真宗咸平四年(年)设益、梓、利、夔四州路,治所分别为今四川、三台、汉中和奉节。这四路,一般称为川峡四路,简称为“四川”。在宋徽宗大观三年(年)的诏书中就正式使用了“四川”一词,这是目前所见到的将“四川”作为行政区划略称的开始。元代在宋代的川峡四路基础上设四川行省,简称四川省,省治四川。从此“四川”一名沿用下来。年3月行政区划调整,将重庆市从四川省中分割出去。

3.“四川人”祖先的演化足迹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