夔州府奉节县城区域图云根艺术/制图 古城奉节,最早县城在今旧县城(已淹)东约一公里的鱼复浦(已淹),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东汉建武九年(公元33年),兵败荆门(今湖北省荆门县)虎牙滩而退守瞿塘峡西的公孙述将田戎、任满、程汛等人,为禦敌深入和防止东汉刘秀军由今羊耳山,入草堂河谷西越夔门,筑白帝城于马岭山上,并迁鱼复县治其内。唐宋夔州城,乃是白帝城的东、西向延伸和扩展。州城和白帝城的城墙,以及城内的署衙、兵营等建筑物,在南宋抗元战争中,被元将达哈(旧译达海)拆毁火焚殆尽。 元至元二十一年(公元年),重新选定瀼西即今旧县城所在这一较为开阔平坦处,置建新的路、府、州、县城。据地方志记录,元代始建土城很简陋,规模不大。城内人口不过左右。不过,土城垣墙所围,却初具了明清城的范围。 明成化十年(公元年)以后,历经明、清两代州、府、县官员对州城进行大规模整治和改建、扩建。先是将元代土城,多部分改建砖城。以后,又将南城改建为高大雄伟,气势恢宏,有数道石砌堤坝、堡坎围护的条石坚城。城四门之上,建敌楼。城内街巷,全部青石铺就,齐整平坦。沿街巷两则,建有各级衙署,府、县学宫、兵营、商舍、民居,还有数量众多的庵、堂、寺、观和亭、阁、台、榭。沿街牌楼、石阙,数量众多,各具特色,匠心独运,且错落有致。 其中,位于城北正中的府署衙门,七门七进,楼台亭阁、假山水池,无不精心设计营造。其规整排场,工艺风范,为长江沿岸同级别署衙所罕有。南城商市和临江河街,随时都是人涌如潮,热闹非凡。与沿江岸紧密挤靠的林立风帆交相辉映,更充分显示了名州大府和隘口险关的特有风貌。不幸的是,经夔州官民数百年苦心经营的古城,抗日战争中,被日本飞机十余次狂轰烂炸,几乎全部成为一片瓦砾。残剩部分,也多是些残墙败瓦,极少有完整保留。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奉节县人民在清除废墟的基础上,开始对县城进行复建。拓宽了不少街巷,重建了商舍、民居和部分署衙、寺庙。淹没前,除青石街、草鞋下街、码头街等,还基本保留了明清市街格局和石板路面风貌之外,只有一些偏僻处,尚有少量具明清四合院特点的民舍散存。其余,市街多已重新规划调整,加宽拉直成了三合土或水泥路面的马路。衙署和商舍、民居,也多已改建成了现代高楼。城市市容虽已不如早前那样古色古香,但气度风范却远胜先前。 民国以后,地区性政治、军事指挥中心迁治万县市(今重庆市万州区),夔州城已难复旧日地位。不过,幸运的是,南城一线城池坚固,除部分敌楼、雉堞等被日人炸弹轰毁外,高大雄伟的堡坎、城墙和两座拱形石城门,淹没前仍保存较为完好。巍然屹立于大江之滨,成为了旧日名州大府的特有像征。 ——引自陈剑《《古城奉节》——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报告这张区域图仅仅是夔府历史上的一个片段消失的夔府仍有待继续探索据资料复原的民国夔州府奉节县城区域图 云根艺术/制图 民国夔州府奉节县城区域图(局部) 云根艺术/制图 民国夔州府奉节县城区域图(局部) 云根艺术/制图 近百年来 奉节城区(永安镇)基本格局变化不大 街巷名有的甚至沿用至今 直到三峡大坝蓄水 网络上不乏古城地图,大都模糊不清或许这幅民国地图能够唤起很多的美好回忆如需要高清原图,可在评论区留下邮箱夔州古城全貌 年夔州古城 ////////// 精彩回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