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 连日来,重庆开启高温模式,气温持续在38摄氏度左右。烈日炎炎,在长江流域奉节段,有这样一支队伍,不惧高温,始终坚守,全力守护着一江碧水。 一叶小舟、一个网竿、一件黄衣。早上7点半,何登琼夫妇登上清漂船,受汛期和暴雨影响,这几天,长江上游两岸生活垃圾、农作物等漂浮物进入奉节县水域,为确保长江通航安全和水质清洁,何登琼她们要把草堂河口处的漂浮物清理干净。 如今的清漂工作,尽管靠着很多全自动机械清漂船大大提高了清漂效率,但现场仍需要小型机动清漂船跟随进入大型清漂船无法进入的作业水域打捞。将船停稳后,何登琼、李先太夫妇分别站在船的两边,手握长长的漏网,迅速投入作业。烈日当头,江面没有任何遮挡,清漂船上铁板的温度已经超过50摄氏度,根据工作要求,清漂工上船还必须穿上厚厚的救生衣,更加大了他们的作业难度,但他们还是熟练地将打捞起的漂浮物一一倒进船舱。不一会儿,船上的垃圾舱就堆成了一座“垃圾山”。 重庆市奉节县清漂工人何登琼:这几天量大,上游下了雨、吹风,吹了量大。我们这量大的话一天要清理几船,一船十多吨,现在才十几分钟,就清理这么多了。 提竿、打捞、装船......同样的动作何登琼她们每天都要重复上千次,而垃圾浸了水,重量会增加几倍,在水的阻力下,打捞起来更加困难。这对男清漂工来说都是体力上的极大考验,而何登琼早已形成肌肉记忆。高温天气下,腐烂的垃圾散发出阵阵恶臭,但他们早已习惯,只是埋头打捞眼前的漂浮物。一上午4个多小时的作业时间里,两人只在中途吃了点面包、喝了一点水,就再没有停下来休息过,清漂船已装了大半船垃圾。 十几年前,何登琼、李先太夫妇以捕鱼为生,后来随着国家加大对长江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他们放下了手中的渔网,转身成为一名长江三峡的清漂工人,这一干就是十二年。 重庆市奉节县清漂工人李先太:现在是十年禁渔期,我们现在来打捞了两年垃圾了,长江稍微干净些了,为保护母亲河多出一份力。 迎着朝阳出发,伴着余晖返航。何登琼夫妇所在的奉节环境卫生管理所清漂队如今已有40多人,清漂范围覆盖境内43.8公里长江干流及4条支流水域,清漂总面积近70.62平方公里。汛期时,每船的打捞垃圾量能达到十吨左右。一代一代的清漂工作者们,正靠着自己的辛劳守护着长江的一汪碧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