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与白癜风患者同在 https://m-mip.39.net/news/a_6185499.html 找天坑日记:曾被赞叹为“世界最美天坑” 陕西汉中地洞河年5月4日 真实探索税晓洁摄影/文 (现场视频:为什么找天坑?航拍资料地洞河天坑陕西汉中宁强县) 年4月底,从贵州赶赴汉中,在南郑伯牛天坑底下,待了几天以后,我和编辑部商量决定还是返回十堰开上自己的车,这样跑起来方便,工作效率也会高一些。 因为天坑分布在好几个县,租车的话费用高且不自由。 再说,我一天只吃一两顿饭的作息,估计也没几个司机能受得了。 真实探索税晓洁摄影 那一年多雨,3号一大早出发天气就不佳,路上雨大时,要把雨刮开到最大。 好在,下午,天放晴了,按约定我在汉中的高速公路服务区,接上了被大部队放在这里的乌鸦大师,直奔宁强县地动河天坑。 边走边聊,算是抓紧时间采访。 真实探索税晓洁摄影 地洞河天坑之名来自当地老乡的叫法,从地洞穿过,从地洞里流出来的河嘛,很形象,没有必要再起名。 那时当地在坑边正在建设一个观景台,观景台其实就在天生桥上的公路边。 陕西汉中宁强县地洞河天坑 真实探索税晓洁这个天生桥上,不仅有两条水泥路交汇,好几户人家的房屋。 真实探索税晓洁摄影 天生桥下一条河穿过进入坑底。另一个也是一条河,沿着河边的小路,可以走到坑底,加上另一侧落水洞的水汇入,坑底有三股流水汇合。天坑坑口形态呈脚掌状,最大口径米、最大坑深米。 陕西汉中宁强县地洞河天坑 真实探索税晓洁从洞底向上望去,整个天坑分为三层,植被由最底层草本植物逐步过渡到灌木、再到杂木树林,层层分明,甚为奇观。更为惊叹的是,坑底清泉石流,三层阶地皆有瀑布,飞流直下。 陕西汉中宁强县地洞河天坑 真实探索税晓洁最高一处,从坑口直落而下高达二百多米,似银链垂挂洞壁,若银河直落九天。这让世界著名专家让·波塔西叹为观止:脱口而出说地洞河是全世界最美天坑。 据张远海教授回忆,当时刚从黑乎乎的洞中出来,那确实是一种强烈的视觉刺激。让的原话大概是,这不是我见过的最大天坑,但可能是世界上最美的天坑。 陕西汉中宁强县地洞河天坑 真实探索税晓洁传说中的最美天坑,很是吸引《中国国家地理》摄影探险队,宋文、孙佳骐去之前还疑虑会不会有夸张的成分?毕竟很多南方天坑的壮观是广为人知的。置身坑边感觉长轴超过米的天坑横在面前,他们觉得还是非常震撼。下到坑底,植被茂密,似乎有着自己独特的局部小气候。 一个巨大高度超过20米,宽度超过40米的洞口,可以进入地下河系统,里面非常复杂,他们只走了其中的一条,行程约6公里,出口个村落,叫做落水洞村。孙佳骐说:整条地下河宽阔而高耸,总给我们一种错觉,仿佛自己一直在行走于一个巨大绵延的洞穴大厅,而且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地下河。一条沉积带伴随着整条地下河延伸,直至出口,他们挑选了其中最独特的一段,拍了很多照片。 洞中走到距离落水洞村两公里的位置时,洞顶迅速升高,原本平整的河床变成一座小山,目测至少米高,不断爬升,洞腔再次缩小,走过一个当地村民为防止人畜误入设立的竹栅栏,最终到达地面河道。当时过年的年气正浓,老乡拿出过年的各种饭菜招待我们,一种浓烈的另一个世界的感觉。 第四天,他们从落水洞村重回地洞河,走另外一条支洞,穿过一些炼硝人打通的洞道,最终进入一次保存完整的布满钟乳石的支洞。规模虽然不大,但在如此宏大的天坑和地下河系统中,突然出现一处这样的小景,也是着实震撼。孙佳骐说,我们理解在此了为什么这里能够被称为最美天坑的一个侧面,通常能想象的地下环境,这里都有,或壮美或秀丽,简直是一副清明上河图式的地下景观巡礼。 陕西汉中宁强县地洞河天坑 真实探索税晓洁陕西汉中宁强县地洞河天坑 真实探索税晓洁张美良研究员是岩溶地质研究所从事洞穴石笋记录的气候环境重建的专家,负责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中国洞穴石笋样品保护库的建造”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西南2万年来高分辨率的石笋记录与全球变化的响应研究》等。来到汉中的当夜,恰好和我同住一屋,他对这里靠近发生汶川大地震的龙门山断裂带很近,天坑洞穴中的石笋是否留有相关信息最感兴趣。他对着一张地洞河中的溶洞照片给我判读解释:你看这个错位,很可能就是地震震断以后,又重新生长的;这一段,顺直,说明这一时期水源丰富。这一节,看起来不好看,可能就是这一时期,降水少了的原因……我没想到,在我看来普普通通的一段钟乳石,竟然能得出这么多东西。几天后,跑了一圈我再见到他,老先生很兴奋:确实是个宝库,研究价值极大。 张美良研究员与张工 真实探索税晓洁摄影年的5月3日下午,赶到到宁强距离天坑最近的那个小镇子,乌鸦大师下了车,我的车子却出了问题,唉,山区街道狭窄,是一个大下大下坡儿,我要靠边找地方停车,结果呢,就发现车子倒挡不起作用了。 折腾半天,后来完全失去动力了,弄了半天也没有办法。 陕西汉中宁强县地洞河天坑 真实探索税晓洁当时就很沮丧,没有办法啊,就喊了一帮子兄弟,把车子推到路边儿一个不挡道的地方停着。第二天呢,就只好在张工安排,就坐别的车跟着张工,到地洞河天坑现场,去看了一下。因为这个车子当天要返回,时间关系,就没有下到坑底。 陕西汉中宁强县地洞河天坑 真实探索税晓洁陕西汉中宁强县地洞河天坑 真实探索税晓洁这个天坑有路,是可以下去一直走到坑底的,当然,很不好走。结果,我们那次,只走到一半儿,张工给我现场讲解了一下成因之类各种需要采访的问题啊,然后呢,就很匆忙的航拍了一下啊,就返回了。 (现场视频:为什么找天坑?航拍资料地洞河天坑陕西汉中宁强县) 陕西汉中宁强县地洞河天坑 真实探索税晓洁车子呢也不能老丢在那个小镇吗?还有很多天坑要去采访,可是镇子也没有修车的,没办法就只好叫那个拖车拖到那个宁强县城再说。 后来事实证明呢,可能那时候的车子的变速箱已经出了问题了,后来这我还仍旧开着这个车子跟张工又回到那个伯牛坑,完了以后又拍去拍天悬,天坑什么的都都还是这台车,还是只能前进不能后退,一挂倒档车子就熄火。 张工跟我开玩笑,你这车讲哲学!嗨! 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就只前进开,每次停车的时候选好位置就是了……后来呢,结果呢,终于,车子彻底的坏在了镇镇巴县的一条乡间小路,又叫拖车,最后一检查呢,就是变速箱给烧了。换变速箱花了我不少钱。唉!这种开销,只能自己承担。要算经济账,我很多时候,都是做的亏本买卖。 还有个小插曲是去汉中之前呢,我在贵州漂流赤水河的时候,一只耳朵进了点儿水,当时就没有在意。后来直飞汉中,时间又很紧张,在汉中呆着呆着,那个耳朵里面有东西就膨胀了。……就是耳朵特别疼不说,关键还影响听力。 后来就是我采访张工的时候呢,就要用另外一只耳朵对着他,还要让他大声说。把另一只耳朵捂住,说话才能听到正常的声音,要不然听的是重音啊。熟人这样很好办,采访陌生人,就很费劲。后来呢,回到汉中,晚医院,医院,打了个吊瓶儿,很快就好了。 ps:因为拥有超强的识图能力,发现过很多天坑,我在汉中见到他时,已经被大家开玩笑称作“乌鸦大师”了。“乌鸦”大名伍红鹰,广西人,从事电力工作,原本长的就有点黑,加上长年跑野外,被晒得更黑,于是就有了诸如“黑鸟”之类的外号,后来,干脆起了个网名叫“乌鸦”。 广西,年1月,张工和乌鸦大师等 真实探索税晓洁他对我说,最早开始下决心钻研卫星图,是因为年2月的一次遭遇。以前,他曾长时间在翻山越岭架设高压电线,很自信自己的野外方向感和辨识能力,但是那次在广西百色凌云县寻找浩坤天坑,手机上看,他们都走到了距离天坑米左右的地方,可是就是怎么都找不到,到不了坑边。之后,他对研究卫星图入了迷,结果仅仅在广西百色,就找出了多个天坑,很多得到了专家的验证。他对我说,自己的经验很希望与读者分享,其实未知的东西很多,希望有更多的地理发现。他大体总结自己的是土方法为:1、看地形。2、看阴影的边缘和深浅。3、转角度看。4、比对历史图像。5、拖动着看…… 此兄不仅让张远海老师等比较佩服,我也很是钦佩,年首次采访张老师时,当时湖北还没有天坑的记录,他告诉我利川有个探洞爱好者发现了两处,他还没有时间去验证,建议我去看看。我完稿前赶去看了,果然是,写进了当年10月的《中国国家地理》喀斯特专辑中。那时,长江以北还没有天坑的记录,这几年我也陆陆续续一直在卫星图上寻找,发现过几处疑似地点也和张老师有过交流。现在,没想到天坑就在这很熟悉的汉江流域出现了。 (汉中米皮,没拍好) 5月8日,我随张老师等去汉中南郑龙头山顶,他目的有二:一探山顶的岩壁一个大洞;二是拉着何建社先生去看地形,求解大佛洞石英的来源,因为种种分析表明那东西可能就来自海拔0多米的龙头山。 在山上,我问他这里可有天坑?他说有,大致给我指了个方向便去探洞。我用无人机飞了一下,回到基地晚上在电脑上可见一个不小的天坑。他看了说,就是“乌鸦”标过的哪个。 陕西汉中龙头山 真实探索税晓洁年2月,张远海前往广西百色靖西市参加当地探洞者组织的洞穴探险活动,实地验证“乌鸦”利用谷歌地图发现的天坑是否真的存在?结果,一下子确认了以前未知的4个天坑组成的天坑群。他想起一段旧事,建议“乌鸦”看看我国北方,特别是汉中地区是否有天坑群。不久“乌鸦”发现:汉中市南郑县的小南海镇和西乡县骆家坝山上有天坑群,并打出多个坐标。 这再次令张远海吃惊,因为早在年7月,他在捷克布尔诺参加第16届世界洞穴会议时,老朋友兹德内克就曾告诉他:中国北方有天坑,他问:在哪? 兹德内克回答:西安。 这怎么可能?这位曾在墨西哥用卫星图寻找天坑的专家拿出手机给他看。咳,哪里是西安?图像显示的位置是汉中。张远海说:这位兹德内克外国专家现在还不能说出汉中的正确发音。兹得内克在墨西哥主要是寻找洞穴,因为墨西哥的山光秃秃的,好找的多。而汉中地区森林茂密,当时他俩只是在手机上看了看卫星图,并不是很清楚。他感到很诧异,从常识和以往经验来看,陕西这个北方省份存在天坑的可能性并不大。他记住了此事,却一直没有机会验证。“乌鸦”的再次发现令他很吃惊,这次,在电脑上看到的汉中地区疑似天坑的卫星图像很清楚,他也很欣赏乌鸦的看图能力。 年3月,岩溶地质研究所向国土资源部递交申请,邀请捷克共和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专家包括兹德内克一道开展联合洞穴探险活动。4月有关部门批准后,5月由捷克科学院地质所副所长迈克尔为领队的4位专家与张远海一行便赶赴汉中开展实地考察。 为便于考察,考察队由南郑县城转移到小南海镇,租用当地五菱车考察,倒是司机提供了很大帮助,因为他熟悉当地地形,且问询方便。根据“乌鸦”在谷歌地图的定位,探险队考察了“剥牛坑”,确定是天坑。后探险队中方专家张远海将其改名为“伯牛坑”。 陕西汉中宁强县地洞河天坑 真实探索税晓洁西安交通大学赵欣楠博士在地洞河天坑采集样品中就有个石笋,意义非常重大。据此,依据西安交通大学同位素实验室的铀系年龄结果:科学家们推测禅家岩天坑上层岩壁上的一处洞口塌陷年龄不早于3.4万年。 赵欣楠博士说:她当时采样位置在天坑中部内岩壁洞口里面不远处,也就是从木梯上方直接步行进入的那个洞口。这个样品沉积轴心长度约mm,样品沉积层理清晰,顶部沉积终止年龄约3.4万年。由于石笋沉积要求相对封闭的洞穴环境,该样品采集在距洞口约50m米的地方,不满足石笋沉积条件,据此可以推测天坑岩壁上该处洞口大面积崩塌发生的时间应晚于石笋沉积终止的年龄,即目前距今约3.4万年之后。 此外,该地点除测试样品外,还保存有多个石笋,且都具有较好的形态,可以证明当时的洞穴环境应相对封闭的。对于石笋而言,要么沉积,要么剥蚀,那个洞口3.4万年前后才坍塌露了出来,是可以肯定的。 赵欣楠博士对我说:从石笋沉积的角度推测,这个天坑的塌陷过程不是单方向的由上而下。中间古河道最老,溶蚀形成大规模空洞后,造成上部洞口塌陷。现代河道再下切到最底层。时间还需要再找证据。整体感觉上,推动动汉中天坑群的发育动力至今还在发生作用。 陕西汉中宁强县地洞河天坑 真实探索税晓洁(待续) 欢迎点击参阅——前续: 找天坑日记:重庆奉节“小寨天坑”与地缝,0年告别三峡前后 找天坑日记02:四川雅安芦山“世界最大漏斗”围塔古石狮与龙门洞 找天坑日记03:广西桂林,岩溶研究所,中国人提出的“天坑”概念 找天坑日记:贵州黔南平塘打岱河天坑及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找天坑日记:西秦岭迭山有没有天坑?首次上山甘南迭部扎尕那 相关视频合集:探秘“天坑”及喀斯特地貌奇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