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8/1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019/5774268.html

四、长江三峡

年4月,被繁重心烦的工作压得我抬不起头来,终于一咬牙申请了一个月的无薪假期,准备去旅游放松一下。在制订路线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广阔的中原大地。最后终于定下了先去洛阳看牡丹,从洛阳下襄阳,襄阳去武当山(原先还考虑从武当山去神农架,可惜当时居然还下雪封路,只能无奈取消),再到宜昌船游三峡直上重庆,重庆飞到九寨沟,然后到成都再回来的一个月的路线。横跨了河南、湖北、四川三个省和重庆一个直辖市,居然恰恰与唐朝杜甫欢天喜地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回乡之路反其道而行。

之一:襄阳

从洛阳下襄阳很方便,火车班次很多。我们坐的夜班火车深夜开凌晨到。做为黄河流域直下长江流域的咽喉位置,襄阳是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金庸先生的神雕侠侣中就把蒙古统一中原时攻打襄阳的持久之战写得荡气回肠,而三国里面襄阳更是个反复易主的主战场。今天的襄阳是个生活平静的小城市,主打的旅游景点是远在城郊的隆中诸葛亮故居。因为我们只是匆匆一眼,凌晨的火车从洛阳到达襄阳,预计下午就从襄阳去十堰上武当山,因此我准备只去看一下襄阳的古城墙。

唐代诗人王维有诗《汉江临眺》如此描写襄阳城:“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古城墙就在襄水(古称汉江)边上,范围很大,基本上沿着江边一圈的都是巍峨灰砖的现存明代城墙。襄水远处也确是有些淡淡的山体似有似无。若是天气晴朗的话,相信也能看到“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的景色,但还是很佩服王维不愧为水墨画的高手,像“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这样的绝妙之句你对着眼前的景色怎么能想得出来呢?

在桥头附近下了公交,走回左侧的古城墙下漫步,因为太早,只有几位出来晨运的老人,在沧桑的灰黑石砖旁慢慢地走着。我也安然地享受着这种静谧。看得出来城墙是经过大力维修过的,在城墙内外大多栽种着绿树,在几个城楼处还设了绿化广场,使古迹和公园很好地结合,丰富市民的悠闲生活。在北门处往回走,不多久就到了临汉门,这是城墙的集大成处。踩着脚下的石板,在低矮的门垛中步入城墙之内,发现这里应该是后设的旅游购物街,短街的尽头有座檐台高耸的“昭明台”,里面是襄阳博物馆。我略走了一下,就又转回桥头右侧的城墙处,爬上城墙眺望襄水。城墙上几乎没有人,如果不是近处的绿化公园和远处的现代建筑提醒,我真的会以为自己回到了古代襄阳的城头。想想当年在城楼上下所挥洒过的鲜血,今天的这份静谧看似平凡,其实是何等的难得!

之二:武当

襄阳的汽车站很小,就在火车站附近,长途车也比较小和破。去武当山是买去十堰的车票,告诉售票员要去的是武当山,票价会有不一样。从襄阳出发大概一个多小时,到达一个十字路口,司机就会说武当山到了。这时下车往前行方向再多走一会,就会看到武当山的景区标志和大门了。

武当在中国是脍灸人口的地方,无论是做为武术的一个知名派别,还是做为道教的一大名山,它都在人们心中竖立起了“北少林,南武当”的丰碑。而在去武当之前,我还真不知道这里的道观建筑和山景居然是如此的好。武当的门票元,但不含紫霄宫和金顶这两个经典景点,要去还得加钱,实在是不厚道。其中包含景区内的巴士服务70元,在山门(起点),太子坡,紫霄宫,和乌鸦岭(终点)设站。我们先坐车直上乌鸦岭找住宿。这里我犯了个大错。当时想着4月中也不是旅游旺季,在网上看过乌鸦岭的住宿选择很多,价格也不超一百,想着去到再找也方便,就没有提前预订。没想到适逢周末,价格飚升不说,还很多都满位了!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家有位的,双人房要多!当时天气不好,雾蒙蒙的,山中的湿气极大,房间感觉也不是太好,没办法也只能住下了。安顿好后坐巴士到山脚处的紫霄宫参观。

武当山是由明成祖朱棣下令建造的供奉真武大帝的道场。据说是明成祖为了渲染自己的正统位置,把自己比为真武大帝,因此把武当山造得高高在上,美伦美奂,其殿阁的构造与红墙绿瓦的装饰,和故宫的风格是一样的。几处道观的结构都类似,基本上是三重的殿阁,每重殿阁之间的石板平台很大,供集会参拜之用,左右两旁有楼阁相连,依着陡峭的山势,一重重之间有古朴的青石阶和顶端为桃形的石栏杆供攀爬,殿阁四周遍种绿树青竹。所有的建筑和细节处的装饰都是古色古香,似镶嵌于山中一般,与周围的青山绿树浑然一体。绿瓦灰阶,居高临下,很具气势。古人曾有诗描写武当山:“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楼台隐映金银气,林岫廻环画镜中。”非常贴切。细细地在殿阁中徜徉,发现平台上的香炉和殿阁的飞檐斗角、梁画雕花都非常地漂亮,其中有很多花纹图案我都没看出道教的含义,反倒是有活泼和安适的感觉,比如一幅眼睛圆圆身也圆圆对着人们傻笑的大头鱼。这或许也是道教中的另一层充满人间烟火的精神吧。

古朴巍峨的武当山紫霄宫后殿。

我们准备走的时候,恰逢紫霄宫里做晚课,这处近山脚的道观是道姑所在,山顶处的南岩宫则是道士。主殿中所有道姑齐集,教众散于四周,一起吟诵经文。主持站在正中,穿着金黄色上绣众多花纹的道袍,还披着一条长长的带帛垂于身前。头上梳着传统的道髻,插着一根估计是桃木的簪子。一手拿剑,一手在空中挥舞,脚上可能是按北斗七星的位置,在流畅地边走边双手舞动着,口中还念念有词。主持两旁还各有一位道姑侍立,一位手中拿着经文典籍,另一位拿着像是宝印一样的东西。在我们看来十分热闹有趣,但道姑们的表情都很平静从容,半点不为我们这些挤满门口的观众所动。估计这每天一次的晚课已经和穿衣吃饭一样,成为她们生活中最日常不过的东西了。而视为理所当然,是否就是信仰的最大力量呢?看着看着,我的心似乎也在耳边无法分辨的经文声中平静下来,再看眼前的场景,感觉出了几分肃穆,我们才静静地走出了紫霄宫。而这时,已经是紫霄宫闭门谢客的时间了。

第二天我们准备从南岩宫直上金顶,这是一段完全需要攀爬的山路。而这时我们还不知道,这是这次旅程中我们的最大考验。南岩宫的构造是和紫霄宫类似的,而因为天气大雾的原因,站在第一重殿阁处都无法看清第二重殿阁的匾额。最为遗憾的是去到建在山壁边的天乙真庆宫时,著名的龙头香就在眼前。如果天气好,能够看到龙头香正对的前方山峰,就是金顶。可是现在大雾笼绕,什么都看不见。只能看到龙头香上雕刻着栩栩如生的龙纹,龙头上顶着小巧的香炉。据说清朝以前每年都有人因爬过这段窄窄石头到那香炉处上香,为遥拜金顶而摔死,所以自康熙年间起,就严令禁止在此处上香了。可以想像如果是天晴日朗的时候,在陡直的山壁边延伸出的石龙,仿佛在山间的岚气间浮游;而香炉间的袅袅轻香也在郁郁葱葱的山间飘散,对面山上的绿树间还掩映着金碧辉煌、飞檐斗角的金顶,这是何等的景色! 

过了南岩宫后还有一段长长的但较为平坦的山路,就到了朝天宫,这里才是向上攀爬金顶的起点而已。朝上有两条路,一条是后来修的千步梯,垂直距离比较短;另一条是随着蜿蜒的山势而上,经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和朝天门而上到顶峰。考虑到我朋友还落在后面,我自己就选了第二条路,而通知朋友让她选第一条。可爬死我了!这一条路路上没有一个人!在湿漉漉欲雨的阴天中,在漫天的雾气下,在陡峭的山路上,我只能看到身前是数不清的青石台阶直通向云雾笼绕的未知远方;身后仍然是蜿蜒着不知伸向何方的青石阶,而路上只有我孤身一人。欲进,筋疲力尽,不知何处才是顶峰;欲退,来路漫漫,无从可退。果真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啊!我只能强压下心头的惶恐,拖着麻木而疲累的步子,手中紧拽着石栏杆上的铁链艰难向前,边气喘吁吁,边以登天门而升仙来安慰自己。

这就是我的艰难求仙路!前方也不知道是几天门。刚过一天门时是心底一凉:“这才一天门?到底要有几天门啊?”到了二天门时心生盼望:“嗯,应该到一半了吧。”到了三天门时心生绝望:“怎么还没到啊?一二三就够了,不会有九天门吧?”终于到了朝天门时,我长长地松了一口气,累得连思考都无力了。看来最难的坚持,不是刚开始,而是在即将结束的时候啊。

好不容易上到金顶,却因为蹉跎太久,上面的殿阁已经关门了,我的朋友也要比我早到。我只能摇头苦笑,心想我这是纯粹历练来了。真不知道在张三丰的时候,武当派的高人是不是真的能像电视剧的轻功一样,飞一般地飘上来?不然每天在山间上上下下,怎么受得了!金顶的建筑远比山下的几处殿阁都要美。单从外面看楼阁的飞檐、斗角、壁画和雕刻等细节之处,就感觉到处处精致和美不胜收,真不知道楼阁内是怎样的金碧辉煌!我们转了几圈,从之前所看过的录像中想像了一下殿阁里面的样子。旁边的小道士还站在一边拿着铁锁等着关门,我们也只有恋恋不舍地下来了。这次从千步梯下来,也要一个多小时才回到乌鸦岭。我只感觉是踏了一次寻仙之路一般,虽说寻仙未遇,却也脱胎换骨了一番!晚饭时我俩都狂吃了几碗米饭,方才感觉寻回了几分力气。

第三天我们搭车去山底的太子坡。天气居然放晴了,在停车场等巴士的时候看到远方环绕的青山终于露出了青绿色的真容,中间还时不时地飘过几缕雾气,果然是很有“仙风道骨,洞天福地”的仙山之感。但为什么要等我们准备走的这天才放晴!昨天为什么要那么大雾?我也只能无语问青天了。太子坡的建筑也很特别,外面有一重长长的绿瓦红墙,曲曲折折弯弯绕绕地似踏进了八卦阵,因此人称“黄河十八湾”。身处十八湾的墙中能看到外面的青山白雾,移步换景,身处围墙之内却看到天地山色的变幻莫测,实在妙得很。

太子坡意指真武大帝未成仙时,在山脚下修道学习的地方。因此里面不是一重重的烧香殿阁,反而多了些清幽的小院落。仔细看周围的香炉、壁画、雕刻等,我只能再一次惊叹其精美。但不知道是经费不够还是保护不力(不是已经评上世遗了吗?),有很多损毁的地方都听之任之,没有修复。偏偏这些又是那么精美的地方!更让人扼腕叹息。

像这幅殿外屋檐下的壁画,从残破的图像中也能看出画中翔龙的炯炯有神,似要透出纸背出现在你面前。可惜只残存了这么一点,也不知道能够保留多久。不过这种惟妙惟肖的壁画也是很难修补的吧?且不说要在石砖上寻无差别的纸贴补上去,弥补这种因年代而导致的颜色和质地上的对比;单是画作那自由飘逸的风格,就很难与之一致了。

从太子坡出来后,虽然颇多遗憾,我们也只能在午饭后意犹未尽地下了山。在山下当时下车的地方,就有很多小面的是去十堰的。我们等了好一会,司机才等齐了人开车。去到十堰后,火车站就在汽车站的附近,步行可到。由于神农架仍然有雪封山,我们只能放弃从十堰去神农架的计划,买了晚上到宜昌的火车票,准备从宜昌开始逆流而上长江。

之三:长江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对于中国文人来说,三峡是一个远胜于地理意义的存在。千古以来称颂三峡的诗歌不计其数。虽然今日的三峡已经远不如当日,但对于没去过的我来说,仍然是个很特殊的存在。

因为我们决定自己一程一程地坐船游三峡,而不坐游轮,因此在宜昌逗留了一天,以便调整和买船票。这多出来的一天就报了宜昌市内的三峡人家一日游。这一无心之举让我们看到了这一程最纯净的江水。三峡人家其实是把长江的灯影峡附近发展成景区拦起门来收门票了,因此加了许多人造的东西,不过维护得不错,江水是清澈翠绿的,灯影石一如几千年来仍安然伫立在危石之上,还有高大厚重的石令牌也很神奇地分离于主石之外而千年不倒。再加上明月湾的美景和长江两岸的满眼翠绿,实在是不枉此游。

被称为“长江第一湾”(下游算起)的明月湾

第二天一早,我们从宜昌坐快船去巴东。去到船运公司会有车把人送到上船的码头,还挺远的,要一个小时左右才到。一踏上路途,江风飒飒,天朗汽清,前方的青山绿水扑面而来。虽说现在还没有到旺水期,两边的青山下方露出了褐色的一截泥带。但据说7、8月旺水期时上游会倾泄下大量泥土,反而会把清绿的江水变得灰黄,更加糟糕。究竟是怎样的造物主,才在中国的腹地上造了一道长江三峡呢?两岸都是高耸的青山,偏偏在中间是一道奔流不息的中国第一长河。是奔腾的长江把两岸的青山断然劈开,还是两岸的青山拱卫限制了长江的横流呢?而这青山绿水,却又环绕得如此天衣无缝,仿佛是从远古时期,就是如此默默地相互伴随。

古代由于江水湍急而令人生畏的西陵峡、巫峡和瞿塘峡,因三峡工程的原故,已经随同众多古城古迹,长埋水下了。埋不走的是在这片山河上发生的众多故事,出现的众多人物。“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正如明朝的杨慎所写的感慨三国英雄人物的《西江月》,并不因三国古战场的消失而消失。我们今日所看的三峡,在不久后或许会被新一轮的工程所淹没,但长江三峡这一自然与人文景色相辉映的瑰宝,同样会在中国人的心中永远存留。

我们的第一站巴东是湖北边境的小县城。原先停驻巴东是想看神农溪的。但因为神农溪水浅,需要拉纤,而我们来得不巧,现在不是旺季没有纤夫。因此尽管我们坐着当地的班轮去到了神农溪的入口处,也只能望着里面树木掩映的深溪兴叹了。入口处一条固定在江上的浮船的船家热情地邀请我们和他们一起用午饭,我们也领略了一下当地的日常饭食,之后又包他们的小船在附近的江面上转了一圈才回去。这边居民们乘坐班轮的日常性让我诧异了一下。班轮如公车般在几处山头停下,居民们就下船沿着山坡上简陋的倾斜山路走回家,如履平地一般。看着那一个个如同小岛般浮现在江面上的山头,以及居民们用班轮回家的态势,我觉得这些山原先应该是陆地相连的,大概是因为三峡工程陆地被淹了,所以班轮果真是取代了公车的作用,成了他们回家出门的交通工具。在一处山头的山顶处还竖着一个牌子写着,听人解释说这是新一轮三峡工程将会到达的新水位。可以想像到那时,人们只能往更高或更远的地方迁移,将会有更多的故土深埋水底。为三峡工程做出最大贡献的,是平凡的人民。

晚上就在码头旁边的招待所中住宿,楼下就有餐厅。点的菜中有一个眉豆猪脚汤,居然是满满的一盅,十分美味。吃得正撑时江面放起了烟花,绚烂的色彩透过餐厅的玻璃映红了夜空,映亮了江水。在此绚丽夜景的背景下,和挚友安适地吃喝谈乐,此乐何极!

第三天,我们从巴东去巫山。大名鼎鼎的神女峰就在这段路途上。而更出名的,却是秀丽的小三峡。在巫山码头上下船,往前走几步就是去小三峡的船。码头上到处都有人在售卖去小三峡的船票,大多是回来以后再给钱的,所以应该不会受骗。坐上了去小三峡的三层渡轮,沿途看到的秀丽山色,形态万千,以其形似留下了众多传说和故事,在这青山绿水中徜徉,果然更胜三峡。去到一处岔路口,渡轮就停下了,需要转坐小小的乌蓬船,因为前方峡谷的水更浅。一进入“小小三峡”的峡谷,果然两岸的峡谷更为狭窄,一块块像堆砌起来的山石就这么耸立身旁,上面有垂牵伸引的绿树青萝、杂草枯枝,明朗的天空因为被峡谷阻挡,四周显得阴凉而幽深,船下的水却如绿宝石一般碧绿清澈,在身边缓缓地流过。江风拂面,杂念全消。

小小三峡的绿水和峡谷

回到巫山,这是三峡移民后新建的巫山县城。沿着江边一道倾斜的长台阶上到码头,再沿着码头爬上另一组倾斜几至垂直的长石阶上到平地,就是巫山新县城的中心广东道了,广东对此的援助让我这个广东人在此与有荣焉。县城中比较繁华,我们看到好几家不常见的名牌店,以及市中心很大的购物广场,都让我们为之意外。看来国家对于三峡移民的新家园,也颇费了一番心思。

第四天,巫山到奉节。奉节的景点是白帝城,平平无奇。倒是从白帝城远望夔门的景色,角度很不错。蜿蜒的山如同长城一般,与另一边平削直立的山形成门户之势,长江绿水于中缓缓而流。满眼的青翠之色,如梦似幻,看真景比看十元人民币的背面图案好多了。不过奉节码头去白帝城的交通并不方便,没有公交车,我们问路的时候发现语言不通!这边的重庆话根本听不懂。后来搭了面的,价格也不贵(好像是5元/人单程),因为距离还是挺远的。

从白帝城回来,我们买了下午去万州的船票,这是长江船行的最后一段了,因为快船只能去到万州,不像游轮一样直达重庆,去到万州后要坐4小时的车转去重庆。在码头旁边一家不起眼的小餐馆吃午饭,点了个干爆肥肠,非常非常的美味!我们俩就着肥肠还各加了一碗饭来下菜。真是“大隐隐于市”的烹饪高手啊!而最后一段的船行可能是因为审美疲劳或者是体力不支,我们都没有走到外面看风景,累得不行地一路半睡着去了重庆。和长江游轮相比,我们的时间更自由,虽然看的景点没有游轮的多,但三峡沿途的生活景象却毫无疑问是体会得更深的。而比起踏上路途之前别人所说的“长江的水很脏了,没什么好看的”,我只能说“耳听为虚,眼看为实”,什么都是需要亲眼看过,经历过,你才能在脑中铭刻下一幅真正的长江三峡。

之四:重庆

到达重庆的时候差不多凌晨12点了。匆匆到达7天酒店,洗漱一番后,埋头就睡。第二天是临时预订的大足石刻一日游。

之前并没有想过要去大足的,但因为重庆去九寨沟的机票已经定好,停留重庆的时间多了一天,就临时起意了。大足石刻是毫不逊色于龙门石窟的令人惊叹的艺术奇迹!相比起龙门、云冈和莫高这三处都是经由历代不同人所反复叠加的石窟群,我们所去的大足宝顶山石刻是完全由南宋僧人赵智凤在其有生的70余年中组织营建的。他用一生的时间只做了这一件事。我相信这并不单是出于对佛的虔诚,更是他对于生活以及生命的简单却直接到达本质的理解。

由于大足宝顶山的时间要比那三大石窟都晚,所以保护得比较好,而且是彩色的。而因为是一个人来组织营建,所以布局上也很规整有序,以大型的一组组石刻群排列,气势恢宏,细节处又不失精美。还有一大特点就是大足石刻的内容并不单是佛像,还有很多是宣扬了尊老孝悌、生前为恶死后轮回等等比较入世的内容,在我看来比三大石窟要更具有人间烟火味。

华严三圣石像,上面还有金漆。如此重逾千钧的巨型石刻伫立将近千年而不倒,据说是在造型上巧妙地运用了长长的衣袖来卸力。右边的是同样巨大的六道轮回像,很震撼。

最令我叹为观止的释迦涅槃像,不但整体造型精美恢宏,在群像众多的每一个人面雕像上,也栩栩如生。而且另一头就是描绘释迦诞生的九龙浴太子像,前面还有一条长长的蜿蜒水道,似乎是喻意着从出生到死亡的人生如曲折流水,逝者如斯夫。

因为石刻的精美和庞大,看到最后我们已经没办法仔细看局部的构造了,一来太多,二来太累也审美疲劳了。而很多有意思的图案正是隐藏在小像中。这还只是宝顶山的部分,北山石刻我们根本没有时间去。旅行社的行程安排得非常差。整个上午都把我们拉到某一处小庙中,那里摆了几个大佛像来让我们烧香拜佛,还安排每个人去听解签其实就是要你掏钱!因为之前在凤凰就已经碰上一次,这次我是一分钱也没给。想起藏传佛教的虔诚,和汉传佛教的功利化,我只能与佛像相顾无语地在庙中等候。折腾到下午两点多才终于开始参观宝顶山,而到五点就催着赶着我们要走了。其他来参观的旅行团似乎也是如此。所以如果是有计划地准备来看大足石刻,还是自己来的好。

从大足回到重庆,车把我们送到了市中心的繁华地带洪崖洞,这里是小吃夜市的集中地,往上走能够到达长江码头朝天门,往下走能够到达市中心的解放碑。我们吃了众多小吃后,还吃了分量超多的两人份的重庆火锅,实在是撑得不行,只能上上下下地逛了一圈再回去。而重庆也是个很有趣的城市。繁华的中心城区固然如其他大城市一般显示出这是一个不错的直辖市,而第二天上午我们去坐长江索道时,却发现周围很多旧街区,长长的旧斜石道两边,是70、80年代的旧楼房,间中还有一两个围起来的院子,水就泼在石道上,鸡鸭在四周自由地走动:感觉就像一下回到了20、30年前一样。这两处景象却共存得颇为微妙而自然,形成了重庆的独特风景。

长江在重庆境内,已经变成和在武汉市内一样的一条窄而缓的沙河,和朝天门码头一样,又脏又乱。但这并不是万里长江的起点。从这里再溯源而上,还会经过惊心动魄的金沙江,荒无人烟的青海藏区,以及屹立高耸的唐古拉山。这几乎横跨了整个中国的祖国第一长河,无论中华儿女们在母亲河的身上怎样折腾,它都在历史的沉浮中沉淀,在岁月的飞逝中升腾,会继续如稀世的绿宝石般,散发出不可掩藏的璀璨光芒。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