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座天生石桥在奉节云雾乡羊市镇附近被发现 谭天亮/文,张益平/摄影 斧劈的峡谷,高悬万丈。宽约百米的天然石桥横跨中央。从古至今,生活在两岸的祖辈们就从这座桥上自由的来来往往。由此,这是一条十分重要和非常便捷的交通要道。 据《奉节县志》描述:“龙桥在县南二百二十里,通湖涨大道,路隔一河,深百丈,二面陡岸绝壁,当中横亘一石,可通人行,名曰龙桥。”龙桥河发源于重庆市奉节县云雾土家族乡猫儿梁山脉,流经三岔溪大峡谷、龙桥河大峡谷等崇山峻岭后,在金子坝与同样发源于猫儿梁山脉的石笋河汇合,一道穿过云阳与奉节交界的龙缸峡谷,再经清水向北过羊子嵌(羊市镇)流入滚滚长江。尽管龙桥在湖北境内,但河流多处又成了鄂渝两省市的辖域界河。因而,重庆奉节与湖北利川的县级公路就从龙桥河的天然石桥上经过。 (网络图片) 资料介绍:“龙桥其实并不是桥,而是一个天然的地下穿洞。这一带属于喀斯特地貌,受到龙桥河水长期的浸蚀形成的。过去的人不知道这个道理,于是编出了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古时候,龙桥本是一座大山,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喜爱坐在这里打草鞋。有一天忽然天昏地暗,大雨倾盆,顿时山洪爆发,白浪滔天,一条恶龙推波助澜,昂首而来,把耸人云霄的这座大山切了一个大缺口。张果老怕恶龙把大山完全切开,断了行人要道。于是顺手抓起打草鞋的马鞍,朝恶龙当头打去。那恶龙把头一低,从张果老坐的地方钻山而过,于是形成一座天生桥,故名龙桥。” 在民间,有关龙桥河与龙桥的传说还有很多,但大都无从查证。不过隶属湖北省利川市柏杨镇又与奉节县云雾土家族乡地界相连的龙桥河与龙桥,早年属四川省奉节县管辖,一九五二年才将柏杨划归利川县管理,这种历史沿革却有据可查,至今民间还对柏杨有“新湖北”之说。 并不陌生的龙桥与龙桥河,是我每次回家乡云雾乡省亲的必经之道。驱车在利川下高速后便沿着利奉公路经柏杨镇、大水井古建筑景区,下行穿过龙桥再翻越桥东的大山就到了家乡云雾山。每次经过这些路段,都会激起心中的思绪。那些不堪回首又铭记在心的往事会自觉的涌上心头,碎片似的在脑海里展现。 记得第一次路过龙桥河是在上世纪一九七四年的农历二月,我随母亲去我大伯(大姑)家走亲戚。大伯住在当时的湖北省利川县兴隆囗公社的场镇上,相距有六十多华里。那时不通公路,亲戚间难得的来往只能步行。从家里出发顺着乡间小道来到柏林片上,再顺着人畜共走的像路又不像路的羊肠小道下行。站在山坡上,就能望见对面的兴隆口,但要到达目的地却需数小时的行程。当来到龙桥河上的龙桥时,一双穿着布鞋的小脚打起了好几个水泡。母亲把装有黄豆、核桃、大四季豆米、鸡蛋等“礼物”的背篓放在龙桥一户人家屋门囗的坎子上,帮我把布鞋脱下,并用手挤破水泡。但见脚后根的水泡早已磨破,流出的血与袜子粘在一起,让我很是疼痛。可行走的路程还不到一半,前面还要从龙桥下行直到大山底部的羊砣坝,到了羊砣坝还要过河上行二十余华里,直到龙山山脉的脊梁上才到了大伯的家。此时此刻的我,早已没有离家时的激动与急切,更多的是多了许多胆怯,甚至有了几丝不该来的后悔。母亲背起行装,鼓励我慢慢前行。这不仅是我第一次路过龙桥河,也是第一次出远门。 后来,先后去大水井公社看过公路通车典礼(这是第一次见到汽车);背着盘缠与二姑父一起去柏杨坝卖过自家的小猪崽;独自一人挑着小猪儿去兴隆口、羊砣坝变卖。一九八四年春节从部队第一次回家探亲,去看望腿残的大伯。每次来回都要经过龙桥。但每一次都有不同的辛酸和感受,每一次的感受又都是那样的铭心。直到几十年后的今天,回忆起路过龙桥河的段段往事,都会情景再现,心中不免有许许多多无奈和伤感。 而今,奉利宽敞的柏油路县道穿桥而过,从龙桥边上到云雾的盘山村道几年前就通车了,昔日人行的羊肠小道早已退岀了历史舞台。从成都驱车回云雾,七百多公里的路程用时只需八个小时。每次开车经过龙桥时,曾经的酸楚和今天的愉悦交织在一起,真是百感交集又思绪万千?? 作者谭天亮、张益平均系重庆市奉节县人,部队转业干部,现居四川省成都市。 《夔门网》原创作品,方传太主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