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14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5月12日是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自4月15日入汛以来,重庆逐步进入地质灾害(下称:地灾)多发期。记者从市规划自然资源局了解到,重庆正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时常半夜警醒”的警觉性,落实落细各项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全力以赴保安全护稳定防风险。形成地灾“点线面”一体化风险管控格局提起地灾,人们想到的往往是一个个具体的地点。实际上,地灾不仅有“隐患点”,更有“风险区”。由“点”到“面”的风险管控,正是近年来地灾工作的转变之一。年以来,自然资源部紧密围绕地质灾害风险隐患防控需求,大力推动防控重点由“隐患点”单一防控向“隐患点+风险区”双控模式转变,最大程度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而重庆在双控模式基础上走得更远,形成了“点线面”一体化风险管控格局。年6月,《重庆市提高地质灾害风险全面管控水平的工作方案》提出,针对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道路沿线、建(构)筑物周边、旅游景区、河道沿岸等线性重点区域,地质灾害极高、高风险区的重点管控区域等,形成地质灾害“点线面”一体化风险管控格局,努力实现80%灾情险情管控在地质灾害“点线面”一体化风险管控体系之内。记者从市规划自然资源局了解到,这一举措,旨在结合重庆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地质构造,尽最大努力对地灾风险进行有效管控。近年来,该在市减灾委的统筹指挥下,地质灾害防治救援指挥部各单位加强联动,建立地质灾害风险管控责任清单,强化部门协作和责任落实。加快推动地质灾害“点线面”一体化风险管控、地防员工作制度、强降雨避险转移撤离机制进一步落实,逐步加强线性区域和面域防范,形成全民防灾格局,切实将地质灾害防治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据统计,年,全市有效应对17次强降雨过程,妥善处置全年起灾险情,提前转移撤离群众人,成功预警预报灾情8起,避免人可能因灾伤亡。加强预警,运用技术手段及时识别监测地灾隐患监测预警,找到地灾隐患所在,是地灾防治工作的基础。近年来,重庆已经从传统的“以人为主”监测预警,转变为依靠遥感、INSAR等技术手段和智能监测设备,搭建“人防+技防”体系。年,奉节县成功预警和处置了永安街道李家沟滑坡灾情。这起灾情最初就是由监测设备“发现”的。年3月2日,奉节县永安街道明月社区李家沟滑坡的地裂缝拉线位移达到3厘米,设备发出告警,地环站和驻守地质队员收到信息后,及时查看监测曲线,研判形势,及时通知群测群防员实时
|
------分隔线----------------------------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