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4/1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夔州生漆项目简介

夔州生漆是奉节地区人民千百年来栽培漆树、采割生漆、加工生漆的独特传统手工技艺。生漆又称国漆,大漆或土漆,是我国著名的特产。在中国传统家具中,生漆的使用源远流长。奉节古称夔州,位于秦巴山脉南段,地处巴楚之间,秦、巴、楚等多种文化在这里交融激荡,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秦巴山脉有丰富的漆树资源,自先秦时期开始,漆就是本地最为知名的贡品之一。采漆、制漆,作为一项重要的生产技艺,在奉节已经有上千年的传承历史。

依托于漆树资源丰富的秦巴山脉,夔州生漆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最初,奉节境内的采漆人的足迹跨越川、陕、鄂三省,收集采割野生漆树所产生漆进行集中加工售卖。随着“湖广填四川”移民大潮的到来,人工栽培漆树以供采割就开始出现。从清代初期到清代末年,漆树栽培、生漆采割、生漆加工等相关技艺在奉节地区得以形成和发展,成为一项重要的生产技术。民国时期夔州生漆采制技艺得到进一步发展,形成了采割和加工的分工机制,并出现了生漆作坊,所产生漆用于制作漆器家具、工艺品等,远销川陕鄂等相邻省份。至新中国成立后,生漆采割成为重要的农村副业,种植、采割、制作生漆成为农村经济收入的重要补充。改革开放后,随着化学漆的广泛使用,夔州生漆采制已逐步减少,漆树资源规模也逐渐缩小,技艺传承难以为继。

夔州生漆充满着奉节地区人民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智慧。在生漆采割环节,需选择七年树龄、胸径大小适宜的漆树进行开割,割漆时间则需要根据古时民谣“谷雨上山看漆源,立夏动手把架拴,夏至除皮要放水,叶茂开刀割漆忙”。开割口时,“牛鼻形”为最佳采割方式,以达到伤树轻、缩短轮歇年、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生漆产量的效果。取漆时则是需要使用蚌壳插入漆树皮缝迅速取漆。在生漆制作环节,则需经过过滤、翻晒、绞滤等三道精细复杂的过程。由此夔州生漆的整体制作流程才得以完成。

夔州生漆作为一项体现着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交融共生的特殊生产技艺,呈现出技艺生成的整体性与技艺产品的稀缺性两个突出的特点,是奉节人民利用自然资源、创造美好生活的杰出智慧,独具环保价值、历史研究价值以及经济价值。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各类现代漆业与漆制品已经取代了传统手工取漆生漆技艺,奉节地区采制生漆的人群已急剧锐减,这项独特技艺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急需得到有效保护。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