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驰说做成一件事需要一万个小时的练习。他的梦想,正在路上。 骆驰,重庆本土知名加减乐队主唱,曾获“百事群音乐队大赛”西南赛区冠军、全国第四。从18岁怀揣块背着吉他离开小县城的那一天起,他就知道自己会在摇滚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不会回头。他的理想听起来很简单:创作好的作品,十年、二十年后,人们听到,依然认可。 遇见一个厨师开启奇妙的音乐之旅 骆驰风尘仆仆从门外走进来,他刚完成一场在贵州的演出回到重庆,放下行李就赶到了约定采访的酒吧。 黑T、牛仔裤,骆驰随性的穿着看起来像路人,和传闻中加减乐队那个很酷的主唱甚至划不上等号。采访的前一天记者专门提醒他要穿得帅一点来拍照,他却说:“平时就是这个样子,不太有时间去注意这些,不好意思。” 这就是骆驰。30出头的他,简单而谦和,简直不像一个摇滚歌手,但实际上,生活中大部分的时间他都用在了摇滚这件事上。15岁开始弹吉他,18岁背着吉他从小县城独自来到重庆市,用兜里的块钱活到了今天并且让很多人认可和记住了他。 骆驰生长于奉节,离重庆市区将近公里。90年代末的奉节还是闭塞的,乘坐大巴车到市区要八个小时,那时候,才15岁的骆驰对摇滚还一无所知。 直到当兵的表哥从外地回来,带了一把吉他,好奇的他将这把吉他背回了家,开始自己琢磨。有一天,他把吉他带到学校,路过学校食堂的时候被窗口的厨师四哥叫住。四哥说,你拿给我弹一下。骆驰不肯,四哥其貌不扬,他怕宝贝吉他被弄坏。但四哥一再坚持,骆驰小心翼翼地把吉他递了过去。 “像触电,全身都不能动弹。”骆驰这样形容当时的感觉。那把平时只能发出单音符的吉他,四哥用它弹出了千变万化犹如魔术一般的音律。尽管现在想起来,四哥只是弹唱了几首很简单的歌,但对于当时的骆驰来说,那旋律的绝美不输任何世界级的大师。 就这样,一个中学的厨师,为骆驰打开了音乐的大门,他拜四哥为师,开始学琴。 背一把吉他块钱闯荡重庆 那时候有些叛逆的骆驰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他总是留长发,背着吉他骑着摩托横穿过校园。很多人不理解,但他都自顾自地做着他认为对的事。 “一个和弦,可以练一个通宵。”骆驰回忆,从16岁到18岁,寄宿的他有许多个夜晚都是在学校的食堂度过。没有练琴房,在宿舍弹又怕影响其他同学,他只好把阵地搬到食堂。 “也不知道那时候怎么能有那么好的精力,一个人在食堂练通宵的日子数不过来。”骆驰说。 18岁,骆驰带着父母给的块钱离开小县城,去那时候他看起来最繁华、最遥远的重庆市区,追寻他心中想要的舞台。 一到重庆,第一件事就是买吉他。块,那把吉他的价格骆驰记得很清楚。买完吉他后,兜里还剩块,骆驰无处可去,一个朋友伸出援手,帮他租下了一间平房。 不到10平方米,只有一张床和一个写字桌。没有衣柜,衣服只能收起来放在床底下;没有厕所,要走到外面去上公厕;没有钱,整整两个月都吃3块钱一份的蛋炒饭。他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做的只有练琴这一件事情。 他记得当时妈妈从奉节来重庆看他,走进那间屋子就哭了。“我走的时候,身边的人说我肯定吃不下来苦,不出两个星期绝对会打道回府。”骆驰说,“我还是很倔,无论多难,我都要把这个苦吃下来。” 至于放弃,骆驰一秒都没想过。他觉得在他的生命中,唯一能做好的,就是这件事,“我的社交能力不是很好,因为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学音乐、练琴、写歌,我只想做这一件事。” 经历一段辉煌乐队站上全国舞台 终于,骆驰的生命中迎来了第二位贵人,重庆知名音乐人、吉他手江杰。江杰带着骆驰四处去演出,渐渐地,他在重庆有了一些小名气,也有了志同道合的一帮兄弟。 年,在江杰的张罗下,骆驰和他的音乐伙伴刘远一起参加了浙江卫视举办的“百事群音乐队大赛”。乐队这才有了自己的名字——加减。“因为一开始只有我和刘远,就是两个‘1’,组合起来是‘11’,可我一搜,已经有了这个乐队,所以用汉字的‘十一’,看起来不就是加减吗?”骆驰说,“加减”这个名字对他而言,意味着“用最简单的方式,给你最正确的答案。” 没有鼓手和贝斯手,他们把这两种乐器合到LOOP器里,比赛现场放出来配合着吉他弹唱,没想到一路过关斩将进了西南区决赛。 这时候骆驰才找到当时在重庆音乐圈已经有名气的鼓手赵砚和贝斯手斯宇涛,邀约他们加入乐队。四个人一拍即合,只排练了一次,就登台了,“没想到,就拿了西南赛区第一名。” 最后,加减乐队以一首《魔音号》夺得全国第四的成绩,并被一间著名的唱片公司签下来。 骆驰的博客粉丝一夜间涨到50多万,于是开始发唱片,全国各地演出。所有人都觉得,走到这一步,一个乐队算是成功了,也许继续这样走下去,就会成为明星乐队。但让所有人都意外的是,没过多久骆驰却带着乐队成员离开唱片公司,回到了重庆。 “或许那不是我想要的吧。”骆驰说,“很多人认识你,追捧你,可是你没有好的作品,迟早都会被淘汰。”对自己要求很高的他从始至终都不满意自己的作品,“我需要沉静下来,出作品,只有好的作品才能让一个乐队真正有生命力。”写一首好歌回归平淡潜心创作 褪去光环,骆驰和他的加减乐队回到重庆,“该跑场就跑场,该排练就排练,”好像一切都没发生过一样。“我从没觉得自己当个明星,我就是个平常人。作品最重要,我只想出作品。如果十年二十年后,人家听到你的一首歌,还是认可、还是觉得很好,那就是我的理想。”骆驰说。 30岁以后的骆驰,不再有少年时代的叛逆不羁,没有纹身、没有耳钉、没有摇滚歌手标配的皮衣。他简简单单地经营着自己的酒吧,在重庆各个知名酒吧跑场演出,去全国各地商演,不多的空闲时间全部用来学习创作,唯一的娱乐方式是和好友喝茶聊天,被身边的朋友形容“提前进入中老年”。 他笑言:“我只是把心思都花在了写歌和练琴上面。”他认为创作不需要去考虑太多,“好坏留给时间去评价。” 采访在骆驰新作品《让我留在你身边》接近尾声,这一首从宠物视角出发的作品源自张嘉佳同名小说,探讨的是付出和回报之间的关系。 “这首歌你花了多少时间创作?” “旋律是早就有了的,词花了很多个小时,记不清楚,词是一首歌的灵魂。” 骆驰觉得每天花上十几个小时写歌都不嫌累,他问记者:“你相信一万小时定律吗?” “那是什么?” “就是要做成功一件事,必须用一万小时以上的时间。” 欢迎留言,我们会每天从留言的网友中随机抽取3名幸运粉丝,免费赠送价值20元的古木轩恒温游泳馆的入场券(查询中奖名单,杭州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去什么医院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