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节老一辈的用餐讲究,实在是不少 一些老规矩用现代人的目光还真是难以理解和接受 甚至有些迷信色彩 但却反映出奉节人朴素的心理 和几百年来养成的饮食文化风俗习惯 奉节这些老规矩 你还记得多少 一是吃饭时不能将筷子插在盛着米饭的碗里,这是因早年间家里死人后要摆供品,将筷子插在盛满米饭里像是香炉,有不吉利的说法,也是对家中老人的大不敬,小时候小花不懂就遭绝揪耳朵! 二是吃完米饭后,碗里要一干二净,不能有剩余的米粒粘碗上,老一辈人常对年轻人说:饭都吃不干净,你以后想娶个麻子堂客蛮? 实际上是在给年轻人要养成珍惜粮食和勤俭持家的好习惯,其实都是为了我们好! 三是这种趴趴席,以前的奉节人都不坐这种席,因为整体看起来像只乌龟,据小编爷爷讲现在也有很大一部分人讲究这个,一般也不坐这个席。现在确实都一直没看到了。 四是吃米饭不够时不能说“要饭”或“再要一碗”,要说“再来一碗”或“再盛一碗”,因过去奉节说要一碗饭是在大街上要饭的才这样子说。 五是吃饭时不能吧唧嘴,喝汤时不能出声音,要用勺一下一下轻轻地喝,不能端起碗大口大口地喝,如果声音过大,旁边的人会觉得没礼貌,像猪儿一样。 六是不许用筷子敲打饭碗,如果哪个娃儿不懂事用筷子敲打饭碗,老一辈的就会念:“啷个蛮,你是要饭蛮。”因为过去街上的乞丐多是一边敲打饭碗一边乞讨。 七是全家人围坐用餐,大人不动筷孩子也不能动。长辈坐正中,其他人依次而坐,一般夫妻要挨着,有的娃儿得宠,可以挨着长辈,但是椅背儿不能高于长辈。 八是吃饭时不能随便换座位,刚开始坐在哪儿,就一直坐在哪儿,不能端着饭碗一会儿坐这儿,一会儿坐哪儿。因为只有街上的乞丐才是要了一家又一家,不断变化“位置”。 九是吃饭时,若是谁不小心失了手将饭碗、盘子等打碎了,要连忙说一声“碎碎(岁岁)平安”,讨个吉祥,也可以缓和气氛,使失手的那位不至于难堪。 十是上菜了,最好的菜要摆在长辈面前,而且当你夹起一块食物的时候,就不要再更换了。这是尊重长辈的表现,也是体现家教好不好的时候。 再说说老一辈的大礼节:中国的礼仪据说大多都是从婚丧嫁娶的仪式上衍生出来的,奉节也不例外。红白喜事自古是中国每家人的大事,奉节老一辈的婚嫁丧事习俗你都知道吗? 奉节结婚习俗一:媒人奉节老一辈以前的婚嫁都是父母之言,媒妁之约,中间总会有一个介绍人,也就是媒人,以前媒人还是一门专职。现在青年男女大多数自由恋爱,媒人渐渐在消失了,演变成家里的七大姑八大姨,你懂得。 奉节结婚习俗二:婚礼随着时代的发展,婚礼也从繁到简再到繁,在老一辈也是有婚礼的说法,规矩也挺多的,像结婚前一天新娘、新郎不能见面,会不吉利等。现如今的婚礼除了传承老一辈叩拜父母养育恩情,规矩也简单许多。 奉节结婚习俗三:闹洞房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闹洞房的风俗。在奉节,闹洞房除了现在的年轻人为了图个好玩,把新人戏耍一番以外,以前古老的闹洞房的习俗已经在逐渐的衰退了。 奉节丧事习俗一:报丧 在奉节,如果家里有人走了,一般先就会放鞭炮报丧,然后准备遗像、棺材、请道士等等 奉节习俗二:悼丧 在奉节,家里有人去了会设置灵堂,让亲朋好友来悼丧,看最后一面,一般三天的时间,期间会有专职的道士来超度、敲锣打鼓的十分繁琐,还有些地方会请哭丧的人,表示对死者的悼念。 这些奉节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的规矩 如今,懂的人越来越少 这些老规矩既是教养,亦是礼仪 你还记得多少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