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0-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01.看不懂,是因为不专注

《江湖儿女》这一类的电影,其实只能在电影院看。因为缓慢节奏下传递出的内容,比那些恨不得一分钟一个包袱的商业片,更要求专注。

但在这个时代中,想要专注是越来越难了。似乎一切都正在“傻瓜”化,也都正在“产品”化,而电影在这样的大步伐下,也开始“智能”了。以至于,观众越来越不需要主动去思考,也越来越习惯只要坐在那儿吃爆米花,就一会儿一个笑点一会儿一个泪点的被服务着……

所以,像这样不故意抓人,甚至也不给你一个期待般情节的电影,真是得付点钱,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才能看进去,才能看下去。

也是只有这样,才能看出趣味的。

02.被摊开的生活

《江湖儿女》很贾樟柯,算是他对自己作品的一次总结。虽然画面比以前清晰动态,故事也多了些剧情感,但依然拎不出一个明显的起承转合。或者说,这部电影的情节间并不是为了彼此影响,也很少是为了往下推进而存在的。

贾樟柯总是把生活摊开,摊开以后,里面或许有些故事,但都不是线性的,也都不完整。那是一种随时都在起承转合,但都构不成真正起承转合的状态。

或许,他就是为了拍状态。

而真实的生活,就是这样充满剧情,却没有故事;真实的生活,就是散落着各种情结,却最终浮现出一种状态。

贾樟柯是想求实,而不是想造梦。因此带给人的感动,也更为复杂。

03.有人看见你吗?

看《江湖儿女》的时候,我哭了两次,一次是巧巧出狱后,好不容易找来奉节,却被斌哥现任女友劝退,她漫无目的的走到一个街头表演的现场,献唱的男子递给她一朵塑料花。

她接过花的那一瞬间,我哭了。

但我哭,不是因为她被抛弃,而是因为她是这样得到了一个人的安慰;又不是“安慰”使我感动,而是这种安慰能叫安慰吗?

这完全不是来源于有意识的交流,只是一种巧合。那一瞬间,我感受到人之存在的迷惑。演唱者真诚的表演着,却仅仅是在表演着,到底谁知道在发生什么……

第二次,是巧巧坐在一个剧场,台上的民间歌手招呼大家一起唱——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人值得等待……镜头对准巧巧张嘴唱出心声的脸,我哭了。

但我哭,不是因为歌词,是因为她近乎呆滞;也不是因为她被生活磋磨的麻木而使我心痛,是因为我体会到了一种关怀——有人用镜头看到了你,有人来问一个微不足道的你怎么了……

04.宇宙的囚徒?

我想起《圣经》中,耶稣叫死去四天的拉撒路从坟墓里出来。

上帝来到人间,看着众人七嘴八舌的评论着苦难,他哭了。耶稣的泪有多复杂?以贾樟柯的观察与发现,这是“宇宙的囚徒”,但宇宙是什么?宇宙凭什么囚禁我?真的是凭地心引力吗?

耶稣看见的,也是囚徒,但不是宇宙在辖制人,而是人的罪。是你的罪,我的罪,他的罪……这世界上的一切苦难,是罪的相互作用所产生。我们都是被罪困锁的囚徒啊。

对于贾樟柯来说,他确实有看见小人物的视角,有敏锐的对生活的体验,也有思考与追问的能力,甚至有深情的,对某种微不足道之状态的捕捉与呈现。但他只能使我看哭,却无法使我看笑。

我想,这无关聪明与技巧,而是他尚未结论的世界观。

05.他的电影没人看,但很赚钱

我第一次看贾樟柯的电影,是在意大利大使馆,那晚放的是《东》。

后来比较著名的《三峡好人》,算是在这部纪录片的拍摄过程中套拍的。但顺便的事儿,却使“贾樟柯”这个名字走进更大范围的视野。但那晚的我,虽然坐在第一排,却完完整整的睡了一觉,醒来的时候已经是提问环节。不大的场地,嘉宾就在眼前,那真是相当的尴尬。

这得有十多年了,而我还记得,当时贾樟柯花了很长时间给大家算账,意思是他拍文艺片不但不赔钱,反而可能比张艺谋赚得还多。因为他们都是出品、制片、发行三家分账,而他的是……他的我就没听懂了,大概是各个国家卖版权,卖多少赚多少。

这对于刚上大学的我来说,还是长见识了,也因此有了一个印象,贾樟柯可不是那种仅仅为着“个人癖好式的执着”,而拍些没人看的东西的文艺青年,他是很聪明的。所以我不担心《江湖儿女》在国内票房的成绩,贾总肯定有能力继续拍下去。

但那之后,我却陷入对应该怎样拍电影的矛盾中。好像很多事,并不是看起来那般,搞艺术与赚钱不但不矛盾,或许还是另辟蹊径。那么,到底有没有纯粹的东西?

从意大利大使馆出来以后,过了整整一年,我拍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剪不断》,英文叫《BuridinBimang》。我的目的和贾樟柯完全不同,既不是为了艺术理想,也不是为了商业价值,更不是想用灰色视角把中国的垃圾搬出去给人看,我没有兴趣扬自己的家丑,我只是想传福音。

但传福音,是必须让人看到罪的。于是我想用故事,用镜头,揭发人心的黑暗与无助,而指向唯一的希望之光耶稣。但由于层层审查制度,以及自己尚不成熟的技法,最终这部电影变得比贾樟柯的电影更让人看不懂。

十年后,我将电影的中英文统一了名称,缩减了一大半时长,叫《葬于北邙》。与此同时《江湖儿女》上映,我居然看到了很多相似的元素。只是,在贾樟柯的电影里,关公有能而人无能;但在《葬于北邙》里,关公以及拜关公的人,都无能。

而我特别特别希望自己能对人性有更细致的洞察与展现的能力,也希望贾樟柯能向着一个他已经伸手触摸的方向再探索探索,那就是所谓的UFO吧。

06.迪厅小王子,与魔幻UFO

《江湖儿女》中的巧巧,对徐峥扮演的旅人说:自己见过UFO。但电影中,明明是她离开徐峥,下了火车后才看见的。所以,这里应该说的是《三峡好人》中的情节。

那么,一再出现在贾樟柯作品里的UFO,到底是什么呢?

我不认为那仅仅是他作为70后的“飞碟”情结,就像我不认为他部部都要拍卡拉OK和蹦迪,只是因为他在迷恋那种记忆……我更愿意相信,那真就是他的世界观。

——地上,是被灯红酒绿掩藏的欢笑与哭泣,而天上,也藏着另一种可能;地上,没有完整的叙事,是因为还有“天上的叙事”没有被拼进去。

那天上的叙事是什么?

不知道,但肯定是超越地上视角的,肯定是能安慰地上灵魂的,但也是比地上的情与义更难把握的。因此贾樟柯只能将此处理为一种“惊喜”。

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可见的世界,但他似乎隐约晓得,问题的答案不在当下。当下的世界,他越看的仔细,越不知道出路在哪里,而他又绝不愿肤浅的表扬某种也来自这个世界的精神,也不愿盲目的肯定同为问题里的某种执念,因此连所谓的“江湖情义”,不也只是被呈现出其失落的一面吗?

无论是细节还是落点,我们可以在《江湖儿女》中看到,人要么无所坚持,顺势而为,或成或败;要么有所坚持,却因为不是在利己,而被这种坚持耽误一辈子。即使剧中人无怨无悔,但谁也不会为她感到高兴。

所以其实,UFO这一笔是很妙的。

茫茫天际,一闪而过的明亮,让孤独的灵魂有机会察觉,自己当下的处境不是全部,自己的生活也并不能构成真正的故事,而既然如此,便放下心里渴望的那个以“我”为中心的完整性,却不会因此悲观,反而能有更宏大的格局。

07.关公的义与耶稣的义

当然,这只是我对贾樟柯的理解,并对他电影的联想。更可能的是,他并非有意识的将希望指向天空,或许,他真就是因着有机会用镜头诚实的面对生活,而必然渴望那个向上敞开的方向……哪怕朦胧,哪怕暂时还只是UFO。但我还是感动了。

也愿这份感动能持续,能持续使我想起为他,为“巧巧”,为“斌哥”,为镜头下那一个个茫然的灵魂祷告。向真正能救人,能给人出路的天地之主祷告。愿拍这部电影的人,和看这部电影的人能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义。

《圣经》说: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如今却蒙神的恩典,因基督耶稣的救赎,就白白地称义。神设立耶稣作挽回祭,是凭着耶稣的血,借着人的信,要显明神的义。因为他用忍耐的心,宽容人先时所犯的罪。好在今时显明他的义,使人知道他自己为义,也称信耶稣的人为义。(罗3:22-26)

什么意思呢?某种程度上,和《江湖儿女》拍的一样,就是“仗义”,在不值得的时候,也仗义到底。

——事不关己的巧巧,舍己入狱,并在没了情分后依然收留负心汉,而最终成就了江湖上传说的义;毫无瑕疵的耶稣,因着自己的舍命流血,担当了选民的罪,而彰显了神的义。

是的,“义”确实是需要被“舍己”成就。但不同的是,巧巧的义是来自“情”,无法传递,也无法成就关系,其结局是不确定的;而神的义不是因着情,乃是因着“爱”,也不是来自某种关公式的血气,而是从那位规定什么是义的神,自己发出的。

因此,神的义带着能力,能归给人,也能使人成为义,是恒久忍耐又有恩赐,是满有盼望,是永不止息。

也因此,神人之间的关系,不是江湖,不是无言的结局。

目前影片正在热映,请大家前往影院观看

△视频:坠落的盘子

如果你愿意相信耶稣,成为一名基督徒,请做一个这样的祷告:亲爱的天父,我是一个罪人,我在此悔改,请饶恕我。我信耶稣基督是你的儿子,我信祂是为我死在十架上,祂流出宝血为我舍命,你又使祂从死里复活。我不能靠其他的方法得救,我想要邀请祂进入到我的心中,来掌管我的生命,让圣灵浇灌我,从今时直到永远,奉主耶稣基督的圣名祷告,阿们!

如果你已经做了这个祷告,欢迎你点击附近的聚会更多认识信仰,来到教会参与团契聚会生活,开启自己全新的生命。

内容原创作者:yani

耶稣电影排版编辑?新叶

yani









































得了白癜风能治好吗
白癜风诊疗康复标准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