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奉节起航,须臾至瞿塘峡西口之夔门,又名瞿塘关,南岸白盐山,北岸赤甲山。两山上薄云天,对立如门,大江遂成一条遮天蔽日的深谷。古人以“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来形容,再确切不过了。游轮广播介绍,峡口曾有礁石,即滟滪堆。枯水期露出峡口,汛期洪水暴发时,江水直奔滟滪堆,狂澜腾空千转百回,形成“滟滪回澜”奇观。因航运障碍,于年冬炸除。夔门南岸“粉壁墙”上刻满宋代以来的大量题识。以“夔门”“瞿塘”为醒目;以南宋《宋中兴圣德颂》为珍贵;以冯玉祥将军“踏出夔巫,打走倭寇”题刻为豪气。往东绝壁,有“孟良梯”“倒吊和尚”。粉壁墙对岸,白帝城下游,有石廊栈道。栈道上方,绝壁半空有几道裂缝,上放酷似风箱的物体,传说是鲁班“风箱”,称此段为风箱峡。凌晨经过“终日难见阳光”的瞿塘峡,一片朦胧,无缘充分领略雄伟险峻的巨观。 船出瞿塘峡东口,峡谷亮堂,四山开绕,烟波浩渺,乃大宁河宽谷。北岸万户鳞次,层层叠叠,是重庆最东头县城——巫山。巫山以西的大溪镇,有新石器时代遗址,郭沫若先生称其为“大溪文化”。巫山东隅入江的大宁河,人称“小三峡”,甚至说它“不是三峡,胜似三峡”。 “瞿塘迤逦尽,巫峡峥嵘起”。宽谷下游的巫峡口,两山峭逼如门,江流啃咬山崖,怒涛上卷石壁,雾气倒映山影,非他处可比。巫峡弯多,迂回曲折,船行峡中,视线之内总觉苍山紧逼,似到尽头;临近弯道,向前看去,又别有一番境界。如此往复创变,使人远近莫测,更显幽深。两岸山高峰多,漂浮在巫山十二峰上的气体,似烟非烟,似云非云,群峰在云海中时隐时现,变幻无穷,给人以秀丽之感。 “放舟下巫峡,心在十二峰。”巫山十二峰,分别坐落于巫山下游长江两岸,南北各六。江北有登龙、圣泉、朝云、神女、松峦、集仙;江南有净坛、起云、飞凤、上升、翠屏、聚鹤。一峰一景,一段传说。经人指点,只能隐约见到八个峰的影子。船过金盔银甲峡,在横石溪西侧,一山层叠逶迤,彩云缭绕峰间,仿佛长龙腾空,气势雄伟壮观,乃登龙峰。有诗赞曰:“极目层峦似卧龙,就中高处彩云丛。”溪东侧的圣泉峰,被云雾笼罩,无法窥见真容。船复下行,一山屹立箭穿峡口,峰势宏阔,峰顶彩云缥缈,图景变幻,宛若仙境,故名朝云峰。那妙趣的云光彩霞,可充分领略“除却巫山不是云”之神奇景色。稍往东即自然界最富诗意的石头——神女峰。峰顶内侧兀立一人形石柱,高二丈余,宛如婀娜多姿、亭亭玉立之少女,是传说中巫山神女瑶姬的化身。屈原作《九歌山鬼》,记叙神女故事。宋玉的《神女赋》、《高塘赋》,记载楚怀王与神女相会的情景。大量的诗词和美丽的传说,都帮了它的大忙,使其大出风头。紧挨神女东侧,是松峦峰,苍松环盖峰顶,乱云穿行松间,以松盖峦得名。松峦峰东侧,高峰入云,峰顶石林环列,如神仙相聚,名曰集仙峰。其峰顶开叉,状若剪刀,又名剪刀峰。 转观神女对岸,群山环抱的青石镇,前瞰长江,侧临神女溪,犹世外桃源。镇之后面,有峰突起与缓坡之下,漫山苍翠,超然卓立,如一道绿色屏风,名翠屏峰。东侧有峰高于翠屏,峰顶怪石嵯峨,松杉茂盛,常有群鹤聚集,曰聚鹤峰。翠屏之西,神女溪对岸之飞凤峰,隐入云中。此时,游轮停靠青石镇前的神女溪码头,游客改坐乌篷船,游览神女溪。溯流而入,两岸层峰耸秀,青山攒聚,绿水拥抱;溪之左,巨峰巍踞,若当关而扼,乃手掌峰也。复入,辄崖石崭峭,山崖颇逼,夹壁俱截云蔽日,仰睇天光,如入瓮牖。忽见尖峰高突,飘飘欲飞,直上云霄,是为上升峰。小船返回,尚余净坛峰、起云峰,或居山后,或隐雾中,不得见。 出神女溪,登上游轮,过孔明碑,江畔两个小镇,上游的叫碚石,下游的叫万流,两地之间一条鳊鱼溪自北而南注入长江。此乃渝(川)鄂界河,岩上刻着“楚蜀鸿沟”。郭沫若《过巫峡》诗云:“群壑奔荆楚,一溪定界边。船头已入鄂,船尾尚在川。” 出巫峡东口,即官渡口,出现第二个宽谷——香溪宽谷。谷长同巫峡,人烟稠密。有巴东、泄滩、秭归和香溪四城镇。北宋名相寇准十九岁出仕,首任官职即巴东县令。巴东地势陡峻,难建城池,从古至今没有城郭。中国第一位大诗人屈原,西汉才女王昭君,都诞生在秭归的香溪河畔。 过香溪河口,进入滩多水险的西陵峡。“西陵滩如竹节稠,滩滩都是鬼见愁。”位于兵书宝剑峡下游的新滩,是最有名的枯水滩。峡谷两岸山岩多次崩塌,每崩塌一次,即形成一处新的险滩。有上、中、下三个滩,长一公里,水流落差竟高达八米。冬春枯水期,滩上航道,宽只三十至六十米。上行木船要靠纤夫“拉滩”。木船下滩,一有差池,触礁沉没,人财俱损。新滩镇北岸的“白骨塔”,就是埋葬死难船工之地。船过新滩,下行不远,在千奇百怪的岩壁间,北岸曾有两块重叠下垂的钟乳石,一块形如牛肝,一块酷似马肺。这段峡谷称“牛肝马肺”峡。 牛肝马肺峡南岸有仙女峰,倚天独秀,俏立云间,好似传说的白云仙子。峰下有一条清澄的小溪——九畹溪。相传因屈原曾在溪畔种过九畹芝兰而得名。 “新滩泄滩不算滩,空岭才是鬼门关。”牛肝马肺峡下游的空岭滩与新滩相反,是一处洪水滩。只在大水时才兴风作浪。险滩由大珠、头珠、二珠和三珠等四处礁石形成。大珠是一长二百二十米,宽四十米,高十五米的石梁,纵卧江心,将本就很窄的峡江分为南槽和北槽。大珠下面三珠,像“品”字形潜伏槽口。船行经此,船工要有高超的驾驶技术,才能化险为夷,否则人船两亡。 船过庙河,又现第三个宽谷——庙南宽谷。自庙河至南沱,全长三十一公里,将西陵峡分为西段和东段。船出南沱,经灯影峡、黄猫峡,直至西陵峡东尽头南津关。北岸西陵山上有三游洞。相传唐元和十四年(),白居易和弟弟白行简在宜昌与诗人元稹不期而遇,同游山洞,并各赋诗一首。一百多年后,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出川,途径宜昌,也同游此洞,每人赋诗一首。三游洞名字由此而来。 西陵峡最特别的并非险滩恶水,而是极其丰富的水力资源。随着三峡水库蓄水,滩多水急、奔腾咆哮的景观消失了,碧波荡漾的“平湖”更秀丽。 己亥五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