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4/1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北京中西酒渣鼻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210117/8598818.html来源:上游新闻记者李晟编辑:苏航一座数百年前的遗址,在考古专家们的手中正层层揭开它曾经的故事。瞿塘卫右千户所遗址远景。但是随着一具殉葬的尸骨在夯土下被发现,随着遗址的建筑基址被梳理清晰,一座全国为数不多的考古发掘而出的明代卫所(城)遗址,在重庆浮出地面。卫所遗址就在奉节白帝城,多年前,它有着自己专属的名字——瞿塘卫右千户所,负责扼守夔门。在近日举行的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学术科研周上,遗址发掘的现场负责人孙治刚,首次公布了明代瞿塘卫右千户所建筑基址的初步发现。高台第五层夯土下发现一具殉葬尸骨西侧附属高台夯土内发现的殉人。这处瞿塘卫右千户所遗址究竟有多大?初布估计:平方米。在考古专家们第一期已经完成的平米的发掘面积中,已经发现了房址、天井、道路、排水沟等遗迹。而就在这片遗址中,有一处两进院落,在它的外围北、东、西三面,年前的修建者们,在利用地势的基础上,再依山就势夯土垫筑高台将院落围护起来。高台如今残高仅存2.4米,依据其西侧附属高台的解剖,专家们初步推断,高台宽约11米,顶部原有覆瓦建筑。高台的台体一共有8层夯土构成。就在发掘进行到第六层夯土表面时,一具人骨赫然出现在众人面前。人骨仰身平直地躺在泥土之中,面向东南方向。为何夯土之中会有人骨?专家们推断,它极有可能是高台奠基时的殉人。“古时,一般在建筑修建之初被选中殉葬的人,大多当时的身份都是罪人、奴隶等,用他们殉葬的目的,则是为了奠祭所用,安抚因为破土而被侵扰的亡灵。”北部垫土面存留炭化竹片。奠祭真的能让这处建筑逃过历史的车轮吗?不,考古专家们在遗址的排水沟内,室内铺砖地面上都发现了一层灰烬层,部分存留的垫土面也有被火烧过的痕迹,废弃瓦砾堆积内甚至还存留有火烧后的木头残块、竹片等。由此,专家们推断,瞿塘卫右千户所极有可能是被毁于战火。遗址证明白帝城从汉至明都是军事重镇瞿塘卫右千户所在明朝究竟是个什么地方,它的作用又是什么?孙治刚说,卫所制度是明代统治者以唐朝府兵制为基础创建的一种独特的军事制度。“卫”“所”是明代重要的军事单位,随着卫所的设置,围绕卫所指挥中枢,择地筑城,屯军驻兵,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管理体制。而据《明实录太祖实录》、(正德)《夔州府志》记载,明朝于洪武四年(年)在夔州建瞿塘守御千户所、十二年(年)改为瞿塘卫,隶属湖广都指挥使司。瞿塘卫下辖左、中、前、后、右五个千户所,其中,右千户所单独设在下关,扼守要塞夔门,为一个单独的军城,城内规划有公署建筑。另外,在这片建筑群前方约米处原本矗立有一块石碑,名为“重建瞿塘卫右千户所碑”。在这块石碑上,记载了明嘉靖十六年(年)至嘉靖十九年(年),瞿塘卫右千户所副千户余鉴捐资重建瞿塘卫右千户所一事。瞿塘卫右千户所遗址全景及布局。同时,石碑还记载了右千户所公署建筑的布局——“前为听政堂,后为寑息退思堂,左右厢房以居诸属佐,前为仪门及宣化坊仓库之类,莫不俱备,计百有余楹……”孙治刚说,结合建筑布局、营造方式及年代分析,这处遗址应为明代瞿塘卫右千户所公署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可能是碑记中所记录的听政堂、寑息退思堂等核心建筑所在地。明代瞿塘卫右千户所的发现,有力证明了白帝城遗址自汉、六朝、唐、宋元、明不同时期都是扼守夔门天险的军事重镇,彰显了白帝城在历史上“东控荆楚、西扼巴蜀”的重要战略地位。同时,瞿塘卫右千户所大型建筑基址的发现,丰富了明代的卫所材料,对研究明代的卫所制度、卫所公署建筑布局与营造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猜你想看重庆疾控:天津来渝返渝人员管控措施有调整白沙长江大桥1月25日通车,市民来信感叹“几代人的梦即将实现!”克袖珍宝宝“过关斩将”已长成4斤半“壮小伙”收到这类快递要小心!已有多人中招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分隔线----------------------------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