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3/1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冷兵器时代,绝大部分战争都是近距离的白刃战。气候、地理等自然因素对战争影响较大,到火器时代甚至到现代战争中,地理地势,山关要塞在战争中的作用仍不可小视,有时一个要塞甚至关系到整个战争的成败。因此,历代军事家都非常重视在战争中对山川、河流等地理地势的运用,并且对其加以改造、建关设塞,修城筑墙来构筑防御措施。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18处著名的军事要塞的大排名。

第18名——独松关:位于今浙江省安吉县南独松岭上,东西两侧为高山,峡谷串通南北,是古代临安(今浙江杭州)通往建康(今江苏南京)的咽喉要地。年,清军进攻天京(今江苏南京),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由杭州借独松捷径大破清军,遂解天京之围。

独松关

第17名——平型关:内长城的一个关口,位于大同灵丘县西南方,修筑于公元年。抗日战争时期,震惊中外的平型关战役便发生于此,中国军队在此歼灭日军余人。

平型关老兵口述抗战系列(套装共3册)京东好评率97%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旗舰店¥70.1购买

第16名——卢龙塞:今称喜峰口,是燕山山脉东段的隘口,位于河北迁西县与宽城县接壤处。年,惨烈的喜峰口战役便发生于此,中国军队二十九军大刀队在此多次冲锋陷阵,夜袭敌营,砍杀日军数百名。

卢龙塞

第15名——南津关:位于湖北宜昌三峡东口,是西陵峡的终点,与瞿塘关构成三峡首尾两端的天然门户,有“雄当蜀道,巍锁荆门”之誉。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据南津关之险,遏止住日军的多轮进攻,取得了著名的石牌保卫战胜利,粉碎了日军由此进攻重庆的计划。

南津关

第14名——飞狐口: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境内,处于太行山脉和燕山、恒山山脉的交接点。自古以来,飞狐古道战事不断,三国时曹操派曹彰率兵北击乌桓,冲出飞狐口,一路把乌桓追击到汉长城以外。

飞狐口

第13名——大散关:位于宝鸡市南郊,这里山势险峻,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据史料记载,大散关曾发生大型战役70余次,楚汉相争时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就从这里经过。

大散关

第12名——武关:位于丹凤县东武关河的北岸,关城建立在峡谷间一座较为平坦的高地上,北依高峻的少习山,南濒险要。楚汉时,刘邦袭破武关,进入关中,成就霸业。现在的武关、关城基本完好,砖砌东西门洞依然可见,唯东去的小路,已成为宽坦的公路,气象已非昔日可比。

武关

第11名——镇南关:今称友谊关,位于广西省凭祥市西南18公里处,历代为军事要地,均设重兵把守,与水口关、平而关合称“桂边三关”。著名的镇南关大捷和孙中山领导的镇南关起义就在这里打响。

镇南关

第10名——阳平关:位于陕西省勉县,始建于西汉。其北依秦岭,南临汉江和巴山,雄踞于金牛道和陈仓道口,是巴蜀通往关中的北端前沿。东汉末年,张鲁率兵自成都北上,攻破阳平关,得以占领整个汉中,独立割据20余年,由此可见阳平关战略位置之重要。

平阳关

第9名——紫荆关:位于河北省易县西北45公里处,始建于战国,自古就是华北平原的重要门户之一。史料记载,紫荆关发生过的重大战争达多次。

紫荆关

第8名——倒马关:位于河北唐县西北60公里处,因地势山路险峻,古代战马到此经常摔倒而得倒马关之名。倒马关在“内三关”的位置处于最南面,地势也最险要。辽宋时期,杨六郎便奉命在这里镇守。

倒马关

第7名——瞿塘关:亦称夔门、江关、捍关,位于长江三峡瞿塘峡口左侧,在今重庆市奉节县境内。瞿塘关始建于战国,自古就为通往巴蜀的门户。明朝初年,朱元璋命汤和、杨璟攻取四川,大军两度为瞿塘关守军所败,损失惨重,最后以壮士百人奇袭夔门水路两寨,方才险中得胜。

瞿塘关

第6名——剑门关: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在县城以北25公里处有大剑山,剑门关便雄踞于绵延70多公里的大剑山中断处,由于其地势险要,被誉为“天下第一关”。三国时蜀军大将姜维率3万兵马即可在此抵挡魏10万大军,剑门关之险由此可见一斑。

剑门关

第5名——居庸关:位于北京昌平以北20公里处,关城所在的峡谷,属太行山余脉军都山地,是长城著名的险要关口,与倒马关、紫荆关统称为“内三关”。公元年成吉思汗攻居庸关不克,分兵紫荆关击败金兵,又从内外夹攻居庸关,方才得手。

居庸关

第四名——山海关:位于秦皇岛市以东10多公里处,是明长城的东北起点,吴三桂便是在此降清,击溃李自成起义军,山海关便见证了这次决定三方政权存亡的大战。

山海关

第3名——萧关:汉代原本位于今宁夏固原东南,北宋时政府为防御西夏,北移里重筑箫关。自战国、秦汉以来,萧关古道一直是关中与北方的军事、经济、文化交往的主要通道。现在处于宝中铁路、西兰公路的必经之地。明、清之际,此地摩崖刻石甚多,后来大部分毁于清末以后劈山开路。

萧关古道

第2名——嘉峪关:地处甘肃省敦煌县西北,北依天山余脉,南接阿尔金山,是中国古代通往西域的重要门户。公元前年,西汉将领李广两次讨伐大宛国均由此关出师。

嘉峪关

第1名——函谷关:后来称潼关,在今陕西潼关附近,历经多次营建,具体地点亦时有变迁,函谷关至东汉末始称潼关。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战国时楚、赵、韩、魏、燕合五国之力伐秦,攻函谷关不下。如今的关塞已不见昔日烽火,唯有马超刺槐、十二连城等名胜古迹散布于此。

函谷关铭记历史同护和平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京东¥.4购买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