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2/1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

原创西南铁路西南铁路

中国历史上文学大家数不胜数

但是要说起苏轼

相信没有人是不喜欢的

(说不喜欢的,文末点赞给你好看!)

诗若天成、词开新风

传唱千古、熠熠生辉

随便问身边几个人

能都随便来几句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作为土生土长的四川人

苏轼的前半生

可谓与川渝结下不解之缘

进京赶考、回乡守制、出川任职

水路旱路、费时数月、千里奔波

今天我们一起跟着

年轻的“列车长”苏轼

坐上动车、穿越千年

重走他走过的出川入川之路

停留途经的有些城市

真没想到,苏轼能来

眉山

我的老家就住在这个屯儿

说起苏轼

老家眉山是不能绕过的

直到20岁前

他一直生活学习在这里

苏轼与眉山.

苏轼,宋景祐三年(年)生于眉州(今眉山)。苏轼故居在城南纱縠行,占地数十亩,三面环水,屋前屋后,茂林修竹,苍翠欲滴。宅内点缀着许多纪念性的建筑物,如百坡亭、披风榭、抱月亭、采花舫、瑞莲亭等,虽然都是后人所建,但是曲径回廊,幽雅有致,颇合诗人居处。此一名迹,号为“三苏祠”,明末一度毁于兵火,现在所见者,皆为清朝时所重建。

如今随着成贵高铁的开通运行

往来眉山的高铁列车十分便利

苏轼从这里出发去开封要耗费数月

如今从眉山东站坐上动车也就一天功夫

目前眉山东站日均开行列车达45对

日均发送旅客达人次

眉山东站位于“东坡故里”的眉山市东坡区,站台规模为2台6线。远看眉山东站站房,颇有“染书香之雅致,乘东坡之神韵”,犹如“一本翻开的书”又似东坡眉宇坚定的姿态,显得飘逸而又充满时代感。

阆中

我在阆中停留两次

年暮春三月

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离开眉山

踏上了北上进京赶考之路

那年苏轼整好20岁

这也是他第一次离开自己的家乡

出眉州、上阆中、翻米仓山、至开封

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

直接就以“屈居第二”的成绩

考中进士

苏轼与阆中.

嘉祐元年()三月,20岁的苏轼和18岁的苏辙做好了赴京赶考的准备,在父亲苏洵的带领下,出眉州,过成都,上阆中,翻米仓山,沿着褒斜谷曲折陡峭的古栈道,进关中,然后东向而至长安,经过两个月的长途跋涉,最终于五月到达汴京开封。

治平三年()四月,苏洵去世。苏轼与其弟从水路护送父亲灵柩归里之后,于熙宁元年()十二月,携眷又过阆中,第三次前往京师。他两次经过阆中并短暂停留,并且留下珍贵墨宝,阆中华光楼廊院石壁上刻有苏轼楷书“灵景”二字。

如今随着兰渝铁路的开通运行

游览阆中古城5A级景区非常方便

目前阆中站办理旅客列车达17.5对

苏轼需要赶路北上的中转站

如今动车几小时就能跨越米仓山

阆中站是兰渝线上的一个三等站,站房总面积平方米,候车总面积平方米,最高聚集人数人。目前开行阆中至重庆北动车组列车3.5对、阆中至成都东动车组列车2对、阆中至秀山动车组列车1对。年三季度,阆中站日均客发人次,到达人次。

宜宾

每次都在行船上路过这城市

就在中进士的同一年

还来不及向母亲分享考中的喜悦

苏轼的母亲程氏就溘然长逝

随即苏轼苏辙兄弟回家守孝3年

年,24岁的苏轼携家人

再次踏上了回京之路

这次他们选择了走水路

此后他多次在行船上路过宜宾

苏轼与宜宾.

嘉祐四年(年)十月,苏轼一家人坐船从乐山顺水而来回京,此时苏轼的儿子苏迈已经出世,这只航船载着苏氏祖孙四人和两个儿媳,顺流而下。

路过宜宾看到夷牢山,苏轼写过一首《过宜宾见夷牢乱山》:朦胧含高峰,晃荡射峭壁。船行到晚上,他们在宜宾牛口坝住了一夜,牛口坝在城西北四十里的岷江岸边。他在这里留下了两首诗。

在享有“万里长江第一城”的宜宾

如今坐拥3条高铁线路

密织的高铁网纵横交错

助力这座川南经济强市的发展

目前宜宾西站

日均开行旅客列车余趟

可见其交通繁忙之景象

宜宾西站整个候车大楼外形设计融入了宜宾的独特文化,站房外形设计有3条弧线,代表宜宾的金沙江、岷江、长江的3个水系。站房正立面外墙柱子采用了“酒樽”造型,体现了酒都这一历史人文元素,宜宾西站采用了柔美的线条设计,三片层层错落的构架寓意着三江汇聚之势,如“滔滔江水,奔涌向前”。

泸州

多年以后还在回味这里的酒

同样是年

同样是漫长的回京之路

这一船老小顺江而下来到泸州

年轻的苏轼乘此游历了泸州

并为这里写下了多首诗词

苏轼与泸州.

回京行船经过泸州安乐山,江流两岸,群山壁立,苏轼站立船头眺望,风平浪静,不觉舟行,但见群山去如走马,他举起手来,想与山上的行人打个招呼都来不及,觉得新奇有趣,写下《江上看山》一诗:船上看山如走马,倏忽过去数百群。

多年以后,他被贬惠州之时,挂念他的家人,请人给他带去了一筐荔枝和两罐泸酒,回忆起年轻时候游历泸州的景象,苏轼动情写下了名篇《浣溪沙·夜饮》:

佳酿飘香自蜀南,且邀明月醉花间,三杯未尽兴尤酣。夜露清凉搀乐去,青山微薄桂枝寒,凝眸迷恋玉壶间。

如今随着绵泸高铁

内自泸段开通运营

泸州也自此迈入“高铁时代”

目前泸州站日均到发列车26列

越来越多的旅客前来观光旅游

感受“酿造幸福”的美丽城市

泸州站站房造型设计提取泸州当地极具地域性的油纸伞、酒樽及江水等元素,屋顶的起拱形成山的起势,单元式的网架形成水的渐变涟漪,两尊雄伟的柱子如同两张撑开的油纸伞及古代的酒樽。整个建筑造型,结构功能一气呵成,提炼出泸州“山水酒城”的城市名片。

奉节

来去悲喜两重天

三峡、奉节、巫山

对早年的苏轼来说是充满了回忆

有一家其乐融融游三峡的乐

也有扶护夫妻灵棺回家安葬的悲

这里寄托了苏轼太多的离合悲欢

苏轼与奉节.

时间来到年5月,这年苏轼29岁,与他恩爱有加的妻子王弗去世。王弗16岁嫁给苏轼,27岁病逝,11年夫妻两人情深意笃、相敬如宾。又过十年的年,他在密州梦见夫人,依然是凄切难遣,写下传诵千古的悼亡词《江城子》词,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距妻亡十一个月,年4月,父亲苏洵忽疾革逝去,兄弟扶护父亲的灵榇和王弗夫人柩,一舟两棺、溯江而上,经三峡回眉山安葬父妻于彭山。

想到6年前的年,苏轼一家人坐船从乐山回京,一船载着苏氏祖孙四人和两个儿媳,抵夔州(今奉节)游永安宫,吊刘备托孤的白帝城,那是多么其乐融融、幸福美满。来回两次经过夔州,其心情可谓天差地别、悲喜两重天。

随着郑渝高铁全线贯通运营

奉节进入“高铁时代”

越来越多的旅客前来观光旅游

一睹“10元人民币背后图案的风景”夔门

如今奉节站日均开行列车40余列

坐动车游三峡

可比当年苏轼先生舒服惬意太多了

奉节站建筑外观整体设计方案以“凤凰出夔门,橙香绕诗城”为主题,建筑两侧如同夔门并峙的双峰,中间飞腾的线条寓意飞出夔门的凤凰。整个建筑形似一本打开的书卷,符合奉节“诗歌之城”的美名。候车大厅使用单曲面和双曲面铝单板、铝条板相互交替,寓意“夔门、山水、扁舟”的主题意象。

年12月,苏轼32岁

为父守丧三年后

他再次走陆路出川回京

自此,终其一生

苏轼再也未能回到家乡四川

即使过了二十二年的年

他还在杭州任上不能还乡

作下《寄蔡子华》一诗

表达无限惆怅

寄蔡子华.

故人送我东来时,

手栽荔子待我归;

荔子已丹吾发白,

犹作江南未归客。

坐上动车、穿越千年

跟着年轻的苏轼

重走他走过的出川入川之路

如果有机会

就实地去这些城市转转吧

来源:成都局集团公司融媒体中心成都车务段重庆北车务段宜宾车务段内江车务段涪陵车务段

参考书籍:李一冰《苏东坡新传》

作者:凌阳匡俊吉陈永洪张驰珍汪罡黄静黄圯章宏夏

原标题:《我是“列车长”苏轼,快跟我来打卡城市~》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