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院手足癣治疗 https://m-mip.39.net/nk/mipso_8728699.html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中国妇女》推出“写给革命先辈的告慰家书”纪念活动,以“今日之盛世如你所愿”为主题,征集后人在建党百年之际写给先辈的告慰家书。缅怀革命先烈,感受革命家庭的家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让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点亮蜡烛向先烈致敬 点此开启 写给奶奶的告慰家书 烈火中永生 跨越时空的怀念 重走革命路 坚定报国志 年出生的彭壮壮很优秀,履历傲人。曾在跨国公司担任高管,目前在国内的领军教育企业负责战略前沿的研究。 自幼在北京长大,他从小成绩优异,在同龄人中出类拔萃。高一时赴美国读书,曾获被誉为少年诺贝尔奖的科学竞赛“西屋奖”,18岁以优异成绩考入了哈佛大学数学系,后又攻读了普林斯顿大学的博士学位。 彭壮壮的好学基因,可以从奶奶身上找到源头。江竹筠小学时成绩稳居全年级第一,中学期间每学期都能拿到奖学金,更令人吃惊的是,她在特务林立、人身安全受威胁的环境中备考,居然在离校三年、未完成全部高中课程的情况下,通过两个月复习一举考入四川大学,逐渐成长为一名信仰坚定、文化水平颇高的女共产党员。 江竹筠的孙子彭壮壮祭奠奶奶,矢志传承红色家风 年,彭壮壮即将从普林斯顿大学博士毕业,面临职业方向的抉择。到底是留在国外发展还是回国重新起步?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有些迷茫。这个时候,他想到了奶奶。 身为革命烈士后代,彭壮壮在成长中,对于奶奶的革命故事有着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奶奶的革命精神也一直是他的人生引领。记得上幼儿园时,有一次集体组织看电影《烈火中永生》。老师对大家说:“你们知道吗?电影里江姐的孙子就是咱们班的彭壮壮。”同学们的目光齐刷刷地转向了他,这一幕定格在了彭壮壮的记忆深处。但对于年幼的他来说,奶奶就是电影里的英雄人物,尽管内心充满了敬佩和自豪,却显得遥远而陌生,他有时也会羡慕其他小朋友,能有爷爷奶奶近在咫尺的关爱。 年龄渐长,彭壮壮开始有意识地查阅资料档案和传记等,通过各种形式走近与奶奶相关的那段红色历史。奶奶战斗、革命的细节一点点被“还原”,仿佛历历在目,每次重温都令他深受触动、潸然泪下。从父亲彭云那里得到的歌剧《江姐》录音带,陪伴了彭壮壮多年的留学时光,经常拿出来听一听。彭壮壮觉得,身处异国他乡,面对各种文化交融冲突,红色家风和奶奶的革命精神一直都给他以思想指引,帮助他不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于是,在博士毕业前,他决定重走爷爷奶奶的革命路,为自己今后的人生方向找到“答案”。他只身飞赴重庆,回到了爷爷奶奶曾经战斗、生活并献出宝贵生命的地方。在歌乐山烈士陵园,看着奶奶曾被关押的渣滓洞牢房和受刑的刑具,以及在狱中亲笔写下的“托孤信”;站在奶奶的牺牲地歌乐山电台岚垭旧址,和爷爷彭咏梧烈士牺牲地奉节县的街头……看着家乡的巨变,人们的幸福生活,彭壮壮百感交集,心绪久久难平。 爷爷奶奶和无数革命先烈为国家为人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才换来和平年代和美好生活。身为革命后代,他更应继承爷爷奶奶的遗志,用知识报效祖国。那一次重走革命路,让彭壮壮下定了决心:回国! 热血赴战场 生命献给党 回国后,彭壮壮努力工作,为国家发展献力。人生路上,爷爷奶奶的革命精神,始终激励着他不断前行。 革命烈士江竹筠: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新华社资料照片)加入中国共产党时,奶奶江竹筠只有19岁。介绍人问她:入党后会遇到各种艰难困苦,也可能会牺牲。你是否再三考虑过这些问题?江竹筠很坚决:要革命还怕什么,革命本身就不是什么安乐与享受,我决定入党,就是决定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甚至宝贵的生命! 后来,江竹筠接到了党组织交给她的一项特殊任务——与时任重庆市委委员的彭咏梧假扮夫妻,掩护其开展地下工作。因隐蔽性需要,彭咏梧与家乡亲人一度失去联系,有传闻他的原配妻子谭正伦可能已于战乱中过世。而江竹筠与彭咏梧在两年多同吃、同工作、隔帘而居的相处中,因共同的信仰和志向而互生情愫。年,经组织批准,他们结为真正的革命伴侣。一年后,生下了儿子彭云。 可短暂的天伦之乐很快被战乱阴霾打破,更为严峻的考验已然来临。由于新华日报社被迫撤走,中共重庆市委决定创办机关报——《挺进报》来传递党中央的声音,由彭咏梧直接领导。江竹筠把最危险的取送稿件和发行工作承担起来。稿件取来后,她亲自校对、整理、抄写,再交给联络员。凭借长期地下工作的丰富经验和谨慎细致的工作作风,江竹筠稳当周密地安排发行工作,短短数月内发行量激增,引起了敌人的极大恐慌。 彭咏梧、江竹筠与儿子彭云合影(新华社资料照片)年底,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关键阶段,江竹筠和彭咏梧要离开重庆到下川东组织武装起义,尽管万般不舍年幼的儿子,但他们无法带着一岁多的孩子开展革命工作。临行前,江竹筠用一条毛毯给彭云做了一件大衣和一顶帽子,一家三口走进照相馆,留下了唯一一张珍贵合影。 没过多久,彭咏梧就在战斗中为掩护战友壮烈牺牲,为革命献出了年仅33岁的生命,残暴的敌人还将他的头颅砍下示众。 年过年期间,江竹筠回重庆见到了数月未见的儿子,那天她把彭云紧紧搂在怀里痛哭不止。还没来由地问她的挚友何理立:你说,一两岁的孩子他能记得父母的模样吗? 擦干眼泪后,江竹筠做了一个出乎大家意料的决定:重返下川东,到老彭牺牲的地方继续战斗。年,《挺进报》被敌特侦破,原中共重庆市委书记刘国定、副书记冉益智相继叛变,感觉到风声日紧的江竹筠紧急布置战友转移。6月14日,江竹筠工作途中突然遭遇叛徒冉益智,随即被一拥而上的国民党特务抓进了歌乐山渣滓洞军统监狱。 特务用老虎凳、辣椒水、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轮番折磨江竹筠,甚至残酷地将竹签钉进她的十指,面对敌人惨无人道的酷刑摧残和死亡威胁,江竹筠毫不畏惧、坚贞不屈,对党的秘密守口如瓶。“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江竹筠的大义凛然、英勇无畏让狱友们肃然起敬,无论年纪如何,大家都尊敬地称她一声“江姐”。 年11月14日,年仅29岁的江竹筠被秘密杀害于歌乐山下的电台岚垭刑场。牺牲前,她换上被捕时穿的蓝色旗袍,并把儿子的照片贴在温暖的胸口……16天后,重庆解放,江竹筠倒在了黎明前最深重的黑暗中,最终没能等来胜利的消息。 临终托孤 大爱超越血缘 “竹安弟:……假若不幸的话,云儿就送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孩子们决不要娇养,粗服淡饭足矣。么(幺)姐(谭正伦)是否仍在重庆?若在,云儿可以不必送托儿所,可节省一笔费用。握别,愿你们都健康。” 年8月,身在炼狱中的江竹筠用筷子磨成竹签作笔,用棉花灰制成墨水,写下了这封遗书,字里行间满载着对儿子浓浓的不舍与惦念。她把儿子托孤给了从未谋面却十分信任的人——谭竹安的亲姐姐、彭咏梧的原配谭正伦。 彭云、彭壮壮、彭然祖孙三人在江竹筠烈士照片前留影,四代人隔空“同框” 在此半年前,深明大义的幺姐就曾冒着白色恐怖来到重庆,从江竹筠的战友手中接过一岁零十个月的彭云。此后,她带着彭云躲过一次次劫难,使敌人抓捕彭云、威迫江姐就范的阴谋没能得逞。 重庆解放时,彭云只有三岁,当时幺姐还不知道江竹筠和彭咏梧都已牺牲,抱着一线希望带着小彭云四处寻找他们的下落。此后的日子里,幺姐没有辜负江竹筠的信任,尽心尽力把彭云抚养长大。彭云后以优异成绩一举考取了四川高考理科状元,并成为第一批公派留学生,在美国密歇根韦恩州立大学和马里兰大学学习,一步步取得了硕士、博士学位。 彭壮壮为奶奶江竹筠扫墓,内心永存跨越时空的怀念 在彭云眼里,他与谭妈妈的感情早已超越血缘,胜似亲生。年彭云在北京结婚,婚后第一件事就是带妻子回四川看望妈妈。那天,幺姐高兴得合不拢嘴。她坚持为新人在老家补办婚礼,还拉着彭云的手不停地流泪:云儿,你爸爸妈妈要是还活着,看到你们这模样该多好啊!江妈妈的嘱托我算是完成了,妈妈我就是现在死了,也放心了…… 年,彭云夫妇希望接谭妈妈来北京生活,让她安享晚年。但天不遂人愿,临行前一天,幺姐兴奋地睡不着觉,深夜突发脑溢血,医院后不幸离世。还没来得及见到孙子彭壮壮的幺姐,就这样带着遗憾离开了……尽管是没有太多文化的农村妇女,但幺姐却深明大义、胸怀大爱,不负江竹筠托孤信任,为革命烈士家庭延续了血脉,也让红色革命精神在这个家族中不断传承。 红色血脉赓续 四代不解情缘 少女时代的江竹筠(右)与何理立,两人是挚友也是革命战友江竹筠8岁那年跟随母亲逃荒到重庆,当了几年童工后,在教会办的孤儿院中结识了何理立,两人成了闺密挚友。年,二人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两年后,一起从中华职校毕业被安排到不同单位,虽然表面从事会计工作,但实际都是党组织的地下联络员。如今在四川大学革命英烈事迹陈列馆内,还保存着她们二人的一张珍贵合影,两位花样年华的少女,着民国风裙装相依斜坐,微带笑意…… 彭壮壮童年时代最珍贵的记忆,就是听何理立奶奶讲她和奶奶年轻时的故事,在何奶奶的讲述中,奶奶的形象越来越清晰。 彭壮壮带妻子、儿女赴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烈士公墓祭拜奶奶 彭然精心制作海报,致敬太奶奶江竹筠 没想到,缘分就是这么奇妙。年,彭壮壮回国,两个革命之家的第三代互生情愫,相知相爱,走在了一起。如今,他们有了一双可爱的儿女,两家人的红色情缘跨越了四代人。 彭壮壮、仲琦夫妇与一双儿女江竹筠烈士的革命故事被镌刻在共和国的丰碑上,她坚定的革命信仰和崇高的革命精神在烈火中永生,深深影响了一代代中国人,也成为她留给家族生生不息的红色基因。站在即将迎来建党百年的时间节点,彭壮壮希望用这封跨越时空的家书告慰奶奶,他也将会与家人一起,继续矢志传承红色家风,守护好这份独一无二的珍贵“传家宝”。 左右滑动 |